浅谈玉米结实性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2)
2014-03-23 01:26
导读:2.3栽培措施不当 由于受种植习惯的影响,种植密度普遍偏大,并且对大穗型和一般穗型的品种,没有明显区分,一般种植密度在7.5万株/hm 2 左右,最高达
2.3栽培措施不当
由于受种植习惯的影响,种植密度普遍偏大,并且对大穗型和一般穗型的品种,没有明显区分,一般种植密度在7.5万株/hm
2左右,最高达到10.5万株/hm
2。种植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蔽严重,通风透光差,下部叶片过早枯黄,叶片光合能力减弱,制造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籽粒发育需要,形成秃尖或缺粒,密度过大造成叶片之间交叉甚至挡住花丝,影响授粉,加之高温天气造成花粉量少,均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
2.4肥力不足,营养失调
特别是那些稀植大穗、增产潜力大的品种,种植在中低肥水地块上,营养缺乏,满足不了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植株发育不良,雌穗吐丝相对推迟,致使花期不协调,失去授粉机会,形成果穗缺粒。氮、磷、钾营养配比不当,出现花丝败育,形成秃尖。有的是因为生育后期养分、水分不足,顶部花丝吐出晚,雌花退化、柱头变态、花丝叠压等也会形成缺粒。
2.5病虫危害
玉米受蚜虫、红蜘蛛危害,导致功能叶早衰。雄穗受蚜虫分泌物影响,发霉粘黑,造成整个雄穗不能散粉。还有病虫侵入果穗,使之不能正常结实。
3措施
3.1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
品种之间抗逆性是有差异的。在2005年的气候条件下,本地种植的郑单958、农大108等品种均能正常结实。
3.2错开高温期,适时播种
在本地建议在6月10日以后播种,可有效地错开8月份的连续高温天气,延长花粉、花丝的寿命。
3.3合理密植
根据栽培品种的特征特性和肥力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中晚熟大穗品种种植在高水肥地块上,留苗密度控制在4.50~5.25万株/hm
2左右,中早熟品种种植在中低水肥地块上,留苗密度控制在6.00~6.75万株/hm
2左右,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授粉率,减少缺粒损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4合理运用肥水
遇旱应及时浇水,结合浇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满足玉米发育所需各种营养,使果穗发育整齐抽丝一致,对于弱苗要偏管,达到整齐一致。
3.5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授粉期遭遇不良气候条件的情况下,花粉自然散粉能力下降,应进行人工辅助或采粉涂抹等人工辅助方法,减少不利条件对结实率的影响,提高授粉结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