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牧区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2)
2014-04-17 01:03
导读:栽培要点:一般水浇地每667m 2 适宜种植3 200~3 500株,旱地3 400~3 700株 1.5.8高原3号。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85cm左右。茎绿色,叶深绿色,生长势强,
栽培要点:一般水浇地每667m
2适宜种植3 200~3 500株,旱地3 400~3 700株
1.5.8高原3号。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85cm左右。茎绿色,叶深绿色,生长势强,花紫色。块茎圆形或卵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中等大小,整齐,休眠期短,耐贮藏。薯块含淀粉18%左右,还原糖0.10%。植株抗晚疫病和环腐病,退化轻,抗旱。一般每667m
2产量为1 500kg左右。
栽培要点:每667m
2适宜种植3 500株左右。
1.5.9渭会2号。属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株高95cm左右。茎绿色带淡紫色斑纹,叶绿色,花白色。块茎椭圆,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结薯较集中,块茎大而整齐,休眠期长,耐贮藏。生育日数为120d以上。薯块含淀粉19%左右,还原糖0.24%。高抗晚疫病,中抗环腐病,感黑胫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
2产量为1 500~2 000kg。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
24 000株左右。种植中要注意增施肥料,及时浇水,早培和多培土。
2土地整理
由于马铃薯生育期较短,需肥相对集中,应以底肥为主。耕地前每667m
2撒施优质粪肥3~5方,尽能力深耕,耙平。化肥开沟后沟施,一般每667m
2施用尿素5~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40kg,或施用三元复合肥20~30kg代替尿素和过磷酸钙。有机肥不足应加大化肥用量,施用化肥同时施入辛硫磷或其他低毒农防治地下害虫。施沟肥应注意与土掺匀,避免烧芽。粘重土壤,先播种、盖膜后浇水;中壤土壤,耕前洇地;沙质土壤开沟施肥后浇沟水,待湿度适宜时播种,必须确保足墒播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播种
3.1种薯处理
3.1.1催芽:根据技术人员要求的储藏温度,将种薯放置于合适的中保存越冬。播前30d左右检查,如果幼芽已经萌动并长到麦粒大小,取出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使幼芽绿化粗壮,播种前切块;如果芽眼还未萌动,可放在日光温室或其它温暖环境中进行催芽,以利于种薯尽快通过休眠,确保苗齐苗壮。
3.1.2切块:一般要求单块重量25g 左右。小个种薯竖切,每个切块都带上顶部壮芽;大个种薯,从尾部开始,尾部弱芽淘汰,按芽眼顺序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口要贴近芽眼,可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切块时最好用两把锋利的小刀放在75%的酒精中轮换使用,病薯要严格淘汰,否则会造成病害的。种薯切完后,应及时播种。利用脱毒小薯整薯播种,可以充分利用顶端优势,防治切刀传播病菌、病毒,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比切块播种增产20%以上。
3.2播种方式
采用深播浅盖(深开沟,浅覆土)的方法,按66.70cm等行距开沟,深约10~20cm,株距20cm,芽眼向上,每667m
2保苗5 000株,播种后覆土6~8cm,喷除草剂(乙草胺)随后盖好地膜,一般用130cm宽的地膜盖两行,或用200cm宽地膜盖3行。待出苗后10d左右揭膜,随苗生长培土2~3次,茎叶封行前培成大垄。
4田间 4.1破膜放苗出苗期每天上午9点前进行田间检查,及时破膜,以防烫苗;如果表土干燥,应及时浇水,以免影响出苗。
4.2追肥浇水如果播种时墒情较好,地膜没被风吹开,出苗前可以不浇水,但出苗后10d左右应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促进幼苗发棵,每667m
2追施尿素15~20kg或碳铵50kg,浇水后随苗生长进行中耕培土;此后应保证土壤见干见湿,收获前约1周停止浇水。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4.3化控若发现植株有旺长趋势,从现蕾后到开花期前,每667m
2喷施15%的多效唑30~40g,兑水约40kg,均匀喷洒。
4.4防虫注意防治蚜虫,可喷洒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