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牧区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
2014-04-17 01:03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谈牧区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关键词: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
关键词:沙土地;马铃薯;种植技术
论文摘要:从品种的引进、选择,土地的整理、播种和田间等几方面介绍了牧区沙土地马铃薯栽培技术,为当地马铃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1优良品种的选择
1.1气候要相似
从位置相距较远的地区引种,主要看两地的气候条件是否接近。一是指在同一季节两地气候是否相似;二是指在不同季节两地的气候条件相似。只有引种地的气候与原产地的气候相似,进行品种引进就容易获得成功。
1.2要满足光和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喜光,并对光敏感的
作物。把它由长日照地区引种到短日照地区,它往往不开花,但对地下块茎的生长影响不是太大,而短日照品种引种到长日照地区后,有时则会造成不结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关系极大,特别是在结薯期,如果土温超过了25 ℃ ,块茎就会基本停止生长。因此,引种时必须注意品种的生育期长短。
1.3要掌握由高到低的原则
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容易成功。其原因是在高海拔、高纬度种植的马铃薯病毒感染轻,退化轻,引到低海拔、低纬度地方种植一般表现较好,成功率高。
1.4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顺序进行
同一气候类型区域内,从距离较近的地域引种容易成功。若从气候类型不同且距离较远的地区引种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过程,以防止盲目引种给生产造成损失。同时引种应在种子管理部门的和监督下进行。
1.5适合阿克塞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1.5.1陇薯一号。中早熟菜用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株高80~90cm。茎绿色,长势强,叶浓绿色,花白色。块茎扁圆或椭圆,皮肉淡黄,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耐贮藏。生育期85d左右。薯块含淀粉14.70%~16%,还原糖0.02%。轻感晚疫病,感环腐病和黑胫病,退化慢。每667m
2产量为1 500~2 000kg。
1.5.2渭薯1号。晚熟淀粉加工和菜用兼用型品种,由甘肃省渭源会川农场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茎绿色,叶小,浅绿色,长势强,花白色。块茎长形,白皮白肉,中等大小,芽眼深,表皮光滑。含淀粉16%左右。结薯较集中。中抗晚疫病和黑胫病,感环腐病,退化慢。一般每667m
2产量为2 0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于一年一熟地区肥力较好的地块栽培。栽培密度为每667m
24 000株左右。
1.5.3陇薯3号。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茎绿色,粗壮,叶深绿色,花白色。块茎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皮稍粗,块茎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浅,呈淡紫红色,顶芽眼下凹,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串为90%~97%,块茎休眠期较长,耐贮藏。含淀粉21.20%,还原糖0.12%。植株抗晚疫病,每667m
2产量3 000kg左右。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
2 4 000~4 500株。旱薄地以每667m
2种植3 000株左右为宜。
1.5.4乌盟684 。属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农科所育成。
栽培要点:株型开展,分枝多,株高47cm。茎绿色,叶深绿色,长势强,花紫色。块茎圆形或椭圆形,顶部圆形,红皮白肉,表皮粗糙,块茎大小中等,整齐,芽眼多,深度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不耐贮藏。生育期90~100d。块茎含淀粉18.30%,还原糖0.22%。抗晚疫病,易感环腐病和黑胫病。每667m
2产量一般为1 000~1 500kg。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栽培要点:适宜种植密度为每667m
2 3 500~4 000株,水地、旱地均可种植,以肥沃沙壤土为宜。现蕾前期应多培土。
1.5.5陇薯2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开展,茎粗壮,株高60~70cm。叶色浓绿,花淡紫红色。块茎扁椭圆形,黄皮黄肉,表皮光滑,块茎大而整齐,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短,较耐贮藏。含淀粉18.60%,还原糖0.65%,植株抗晚疫病,轻感环腐病和青枯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
2产量为2 000kg。
栽培要点:每667m
2适宜种植4 000~4 500株。适合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1.5.6高原4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青海省科学院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茎叶绿色,生长势强,花白色,能天然结实。块茎圆形,黄皮黄肉,表皮粗糙,块茎大而整齐,芽眼深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较短,耐贮藏。生育期为120d左右。含淀粉17%~19%,还原糖0.49%。中高抗晚疫病,轻感环腐病,轻抗雹灾。一般产量每667 m
2 2 000kg。
栽培要点:每667m
2适宜栽培3 500株左右。其植株粗壮高大,根系发达,适宜于等行距种植。适宜在水肥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1.5.7下寨65号。属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种,由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科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多,株高90cm左右。茎绿色,叶色浅绿,生长势强,花浅紫色。块茎长椭圆形,大面整齐,表皮较光滑,皮肉浅黄,芽眼较浅。结薯集中,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含淀粉15%~18%,还原糖0.23%。植株较抗晚疫病,轻感黑胫病,退化较轻。水浇地一般每667m
2产薯量为2 000~2 500kg,旱地每667m
2产薯量为l 50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