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中的自由观、效率观(2)
2014-11-26 02:12
导读:二、效率观:追求资源的充分利用 效率一般表述为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和量度。阿瑟奥肯认为,“对学 家来说,就相对工程师一样
二、效率观:追求资源的充分利用
效率一般表述为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和量度。阿瑟•奥肯认为,“对学家来说,就相对工程师一样,效率,意味着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弗里德曼从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秩序从而追求经济上的最大产出,即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率出发,肯定与倡导私有产权与私有经济,反对国家过多干预与计划经济。
弗里德曼承袭哈耶克“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证”,认为私有财产是个人生活的保证。弗里德曼肯定了个人私利的至上性。肯定了个人财产的合理性,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甚至无法生存,因此,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性,追求个人最高的经济效率,在逐私利的本性驱使下,“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促进前那种利用。在这场合。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意想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逐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由此可见,由于突出了个人的主体性,既带来了个人效率的最高。也带来了社会效率的最高。
在基础上.弗里德曼反对计划经济。因为计划经济缺乏竞争,必然降低效率。他认为,计划经济否定了个人私利,因此缺乏竞争的原动力。同时,计划经济实行严格控制,生产资料与工具不能自由流动。经济活动中,个体在私利的驱使下,为了获利,必须参加竞争,在中赢得优势;而要想得到这种优势。必须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生产,从而获得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打败对手。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竞争就是一种节约与效率。弗里德曼认为,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自由经济推行机会均等,是自由竞争的沃土。正是这种竞争,使人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它使美国成为生产率日益提高,越来越生气勃勃的社会。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自由经济效率高于计划经济制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为了提高效率,弗里德曼要求削减福利措施,提倡实行负所得税制。他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给低收人者发放固定补助的政策。因为这些福利政策不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并有损于自由竞争与高效率的贯彻,同时还会因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加剧通货膨胀。所以.要想既消除贫困而又不损害效率.就应当实行负所得税方案。
三、平等观:机会平等优于结果平等
弗里德曼认为平等是与自由密切相关.他把平等分为三种:一是上帝面前面的平等,这是一种先验式的平等,人身是平等的。第二种是机会平等,“即每个人应凭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谁也不应受到专制障碍的阻挠。”并表述为“前程为人才开放”。第三种是结果平等,是收入分配上的平等。
弗里德曼反对结果平等的平等观。坚持机会平等的平等观。他认为,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有天壤之别。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是不同的,所以不能把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同等看待。像推行“结果均等”的分配的方式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这只会造成个人利益的不平等性。相反,个人私利的差别性.为结果付出不同的劳动.其实就是一种差别的平等,承认这种平等,实际上就是认同了个人各自利益的平等。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产品计酬,造成的收入不均等,是由于每个人对产品付出的代价不一样,而产品叉能反映各种“差异均等化”和人们的不同爱好,因此这种根据产品计酬的分配方式实质上是平等的。弗里德曼说:“凡是容许自由市场起作用的地方,凡是存在着机会均等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能达到过去做梦也不曾想到的水平。相反。正是那些不允许自由市场发挥作用的社会里.贫与富之间的鸿沟不断加宽,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