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土家族服饰视觉信息符号的情感传达(3)

2014-12-10 01:45
导读:土家族有句俗语叫“人是树桩,全靠衣裳”,因此土家人对穿着打扮历来十分讲究并且非常注重实用。如有一种称为“背褂子”(马甲)的服饰,深受土家族

  土家族有句俗语叫“人是树桩,全靠衣裳”,因此土家人对穿着打扮历来十分讲究并且非常注重实用。如有一种称为“背褂子”(马甲)的服饰,深受土家族男女老少青睐,穿着它可防止粗糙的背篓磨坏衣服,春秋穿夹背褂,冬天穿棉背褂,富裕人家则穿皮背褂。土家男人还有系围裙的习惯,一般系三幅围裙,这是一种由三层重叠的蓝布或白布构成的特殊围裙,起到挡风保暖、保护衣服整洁的作用,或在抬重物时用作垫肩,或在地里劳动休息时垫座用。在土家族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三幅围裙白布腰,打得粗来进得朝,棉花织的家机布,人不求人一般高”,生动地描绘了三幅围裙的功用和穿着者的自豪感。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土家族服饰不仅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且与整个土家族民间、文化的结构、民族、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和等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土家族服饰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设计及服饰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形体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意蕴及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品格。

  图案是土家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模拟对象形体的外形,而是同服饰整体造型艺术一样,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视对象为传达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视觉信息符号,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和人的审美情感。如妇女围裙上绣的各种花草、男士衣服胸襟上绣的民族图腾——白虎等,这些视觉信息传达符号不仅对服饰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使其呈现千姿百态、靓丽夺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以形象化的创造性语言,记录了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世界的演变,为研究民族服饰艺术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同时,这些信息符号也反映了勤劳智慧的土家族人超凡的艺术概括力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

  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设计,与民族心态、民族习俗紧密相连,重在表达一种审美思想。土家族传统文化心态与其它民族一样,崇尚吉祥、喜庆、圆满、幸福和稳定,这一理念反映在服饰图案上,则表现为追求饱满、丰厚、完整、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愿,通过图案造型,向人们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层底蕴和生命情感。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真诚期盼和执着追求,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色彩是土家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服饰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土家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土家族服饰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尚简朴、喜宽松,重喜色。男子日常服装常以青、蓝、白三色为主色调,表达一种质朴浑厚、洁净爽朗、简朴素净的自然之美;女子服装色彩丰富,将布染成“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双凤朝阳”、“蜻蜓点水”等富有喜色的图案,在使用面积、色彩冷暖和肌理纹饰等方面,既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又协调统一,体现出承载实用文化精神意义上的审美品格。土家族的新娘装更是与众不同,叫做“露水装”,包括一套露水衣、一双露水鞋、一方露水帕、一把露水伞,婚礼服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其中尤以红色为甚,视其为吉祥色。

  土家族服饰的表现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它们的运用、发展和终结,与本民族服饰的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经济发展相关。土家族原始先民从采集树叶草枝与兽皮为衣,发展到以葛麻类植物为织物,到后来用蚕丝作织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材料的更新替代,始终以审美信息传达为中心并为之服务,式样、色彩、纹理、结构等构成元素的变更,产生了诸多不同的艺术交流语言,这些艺术语言即构成了本民族特定的造物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又与服饰文化、其他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民族意识等相互交织、渗透、聚积和综合反应,促进并形成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织花、刺绣、蜡染、挑花、银饰等多种材质及形式混合并置,传达着共同的主题思想,但无论采取何种材料或何种表达方式,都具有装饰和表意的双重功能。

上一篇:关于虚拟社会与道德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