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时代的发展和的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保留了本传统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土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本民族生活习俗、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本民族符号性的选择,并体现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延续。
论文关键词:土家族服饰;历史文化;情感传达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土家族服饰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但还是独具特点,其款式和色彩都渗透着土家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土家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及其变革
关于土家族服饰的演化过程,至今为止学者们仍持不同的看法。如田发刚、谭笑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大体上可分改土归流前和改土归流后两个阶段,其中改土归流前是土家族服饰逐步形成的阶段,改土归流后是土家族服饰逐步趋于汉化的阶段…;张惠朗、向元生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划分为古代服饰时期(五代之前)、中世纪服饰时期(土司时期至改土归流时期)、服饰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齐志家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可划分为古代时期、土司时期、改土归流时期等三个历史阶段;刘芝凤等学者则认为土家族服饰的演化可划分为清改土归流之前、清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等四个历史阶段。但就笔者看来,“四段论”的分法,似乎更加可取。
有关土家族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文献记载,但在这个时期及宋以前,所有文献都未专一谈及土家族服饰,直到清代,土家族服饰才正式载人了文献。
土家族先民处于原始部落时代,还不懂得纺纱织布,只能穿树叶草根、兽皮之类的东西,在古老的歌舞《毛古斯》及《摆手舞》中,就曾出现过稻草毛人身披土花被面的形象。五代开平年间,江西汉人酋豪彭王咸归楚,封为溪州刺史,带了所部及工匠千余人进入土家族聚居地区,从而开始出现“女勤于织,户有机杼”的繁荣气象。到了宋代,土家织锦工艺发展到很高水平,被列为向朝廷纳贡之物,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土锦”、“宝布”。由于受汉族先进技术的影响,土家族人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土锦”,将短用布改为围裙,将披风改为衣裙。
土家族男女服饰最初没有区别,改土归流后,派往土家族地区的流官对土家族男女服饰强行改革,强制土人“服饰宜分男女”。从此,男女服饰区别开来,男子不再穿八幅罗裙,只有巫师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才穿。从改土归流至建国前,除下装着裤外,其服饰在偏僻山村里变化不大,在与汉人杂居的地方逐渐接近和采用满汉服饰。
新中国成立后,土家族服饰演变速度较快,除极少数老人保留着本民族服装外,中青年人基本都穿汉服。特别是现在,土家族服饰仅限于节日、祭祀和舞台表演及、饮食等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