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农村经济组织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地位(3)

2014-12-23 01:44
导读:(二)法国农村 养老则是通过“社会互助金”的形式来实现的 法国农村已经脱离了自然经济状态,各种农业经济组织发达,雇佣被雇用普遍,农民组织化程

    (二)法国农村养老则是通过“社会互助金”的形式来实现的

    法国农村已经脱离了自然经济状态,各种农业经济组织发达,雇佣被雇用普遍,农民组织化程度高。法国农业社会互助金的保险对象和发放标准,也分为领薪农业人员和非领薪农业人员两部分。领薪人员包括农业有限公司的经理、雇工和农校的学生、领薪的总经理以及这些成员的家属。非领薪人员包括农业雇主、农业经营者、农业企业主等。

    法国农业社会互助金的机构为全国性的“农业社会互助金管理处”。参加保险的人占法国总的10%,囊括了所有农村人口。

    国外成功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有很多方面的经验,诸如宽泛的覆盖面、保险的强制性、制度上的立法性等,但是,最稳固的基础是依赖于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高、化程度高,这样才能建立起长久稳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五、农村经济组织在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分析

    (一)工业化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的前提

    在工业化以前,基本养老保障问题主要依靠家庭或家族来解决,不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传统的家庭的客观发生了变化,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剧增,农村的农业生产高度组织化,农民加入各种经济组织。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就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为保障农民(或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障所设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二)农村经济组织化集约化程度越高,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越强烈

    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经营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它既能有效地解决分散农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问题,又有利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甚至形成产业集群。这必然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风险,例如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农业生产中的自然风险、基本生活保障风险等。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或灾难比以前白然经济状态下更多更大,这些风险依靠经济组织更易防范化解或得到补偿。

    农民经济组织不论是在应对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方面,还是在满足基本养老保障方面,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农村经济组织覆盖面广使社会养老保险更便于经营管理

    分散的农民所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小、共济性差。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一般是一个县的一小部分,这与保险精算的大数法则的数量要求存在差距。此外,当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太小时,不变成本(包括机构设置、管理系统、信息系统装备等)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分摊,边际成本在较小的数值上移动,小规模不经济性在此时就非常明显。

    组织化较强的农民更容易组织参与,参与的人数众多,各类人员普遍参加,不容易出现逆选择,实际发生的各种风险指标、人口指标与保险精算要求更趋近一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六、结论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责任主体有个人、政府、农村经济组织(乡镇村集体组织、各种经济组织),其中农民组织不可或缺,发挥最基础的作用。

    在以家庭为主的分散经济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责任主体实际只有个人和政府,这就难以支撑起长久的覆盖面宽泛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原因是:第一,政府的财力有限,如果主要依靠政府,养老保险的长期性易造成严重政府危机。第二,如果由个人为主或个人全部缴纳费用,参加社会保障与自己把钱存人或到商业保险公司投保没有什么区别;况且在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并不富裕,处于基本温饱状态,有的甚至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

    而在农村组织化程度高的地区,各种经济组织发展比较好,乡镇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富裕。有的地方农村工业经济产业能够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一定的实力,或者农民经济组织收人比较高,使得集体的经济实力也因之而较强(比如富裕的苹果之乡,大城市郊区的蔬菜种植区等)。这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建立就顺利,因为这些地方的社会保障不仅可以依靠个人和政府,更主要的可以从乡镇村集体,甚至合作经济组织得到各种支持,比较容易建立长久的覆盖面宽泛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这对于一般的经济水平不太高、集体的经济实力又不强的中西部农村,就很难做到。

    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建立稳固长久覆盖面宽泛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我国过去的经验教训表明,没有稳固的基础花再多的功夫也不行。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发挥农村经济组织的基础作用是建立并完善稳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根本前提。

上一篇:浅谈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