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两者单独分析的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各项指标中,yl的t值也达到8.032724,两者总体增长趋势上具有一致性,说明养老支出金额对农村人均储蓄额有一定影响。
2. 3农户每年人均储蓄额与农民每年获得的转移支付额关系:
分析与前面人均养老保险支出金额相类似,不同的是,人均储蓄额度和获得转移支付额度是完全的正相关关系:
据上面单个变量的分析,不难看出农民自身收入的提高是改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状况的根本性措施。农村养老保险金支出和国家对农村养老基金转移支付虽然对改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状况有着正相关关系,但在整个养老保险模型中对被解释变量解释力不足,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这两个方面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的建议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土地保障的养老体制。可是这种保障体制有很大的缺陷,单纯靠家庭养老保障,容易受到来自规范上的冲击;而土地保障依靠农民收人的提高,然而我国农民收人平均还很低。通过上面对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几个主要因素的计量分析,笔者对我国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养老基金的转移支付,加速家庭养老向社会保障体制转变。现阶段我国确实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提供高水平的养老保险水平,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覆盖到农村大部分地区,资金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合力通过个人所得税等方式预算平衡,解决农民养老的基本问题;对于有进一步需要的养老需求,可以向日本学习,建立以农民自愿为主的第二层社会保障,这部分费用由农民自愿交付,他们所受的保障水平与其所缴纳的费用相关。
二是提高农民的收人水平,政府及社会必须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一方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相同服务,清除农民销售产品的限制。对于限制农民收人增长的产销风险,笔者建议由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与农民结成利益相关的经济体,大公司根据市场需要,指引农民经营方向;并对农民的经营进行技术。农民提供劳动力和供给土地,并在大公司指引下生产。产品由大公司负责销售,利润按照各自的贡献进行分成。
三是政府要根本上重视农村养老保险问题,而不应该只重视城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把农民的生活保障摆在重要位置。在收支准许情况下,尽量提高农民人均养老保险额,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养老。
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吸收和借鉴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相关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一切才刚开始,但却是坚实的一步。随着国内学者对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的不断深人,笔者坚信我国能够在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合适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障制度,解决好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