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家庭养老 土地保障 养老 政府转移支付养老储蓄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张,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的养老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国外相对完善的制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将对发达经验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养老保障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1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国际经验
1, 1欧盟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德国为例)
欧盟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德国为代表的成员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是从特点出发制定的。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可以通过出租或者出卖土地获得收人,为自我养老奠定了基础;同时政府实行统购农产品政策,保障农民的收人水平。欧盟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覆盖农业并强制其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几个特点:农村保障项目相当全面,覆盖面宽,享受均等化保险待遇;农村保障标准高,津贴丰厚,养老保险基金得到及保险部门支持;农村保障好,具有较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
1, 2日本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日本按照公平性原则和多层次原则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它采用的是双层结构年金制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第一层次是基础养老保险,又称国民年金,这是一项与收人无关的养老保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为老年人提供基本收人保障,具有强制性。第二层次采用基金制,强调自愿原则,政府给予税制上的优惠政策。这是日本政府向不满足于基础保险的较富裕的农户提供的一种保险方式。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灵活和公平,遵循三条规律:一是国民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民和城市居民都具有主体地位,不存在身份和地位上歧视。二是职业化养老保障计划中,农民又被当作特殊群体,政府和企业对其养老保险给予特殊照顾。三是农民以自雇人方式自愿加人养老保障计划中,不盲目将务工农纳人城镇养老保障体系。
1.3中等收入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以韩国为例)
作为中等收人国家,韩国的养老金水平低于日本和欧盟等国平均水平,但是韩国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系统,特点有:一是淡化城乡差别,农村居民在基本福利方面享受一样待遇。二是突出本国传统,以“家庭保障”为基础,夫妇优待制度的农村保障体系。三是通过多渠道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四是利用国民宗教信仰加强国民对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视。
可以看出各国的农村保障体系不尽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与我国相比,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农民与土地养老保障的不同。国家由于实行的土地私有制,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即使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仍然可以靠出租或出卖土地获得收人,并且他们个人养老收益与其一生收人正相关,为家庭养老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在我国,农要实行自我经营产销,若遇到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将失去生活保障;年老后,不仅会遇到产销风险,还会遇到风险。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涌人城市,维系家庭发展的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变得脆弱。
第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政策制定相应的农民养老计划,即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政府各个时期的农业政策相关。西方国家政府负责管理大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金通过收人税来平衡预算。而我国的农村养老体系非但不健全,也没有反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情况。
第三农民不仅被平等的当作国民并且被视为特殊保护群体。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时,各发达国家都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摆在和城市养老保险体制同等地位上,且农民被当作特殊群体受到特殊照顾。而在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的建立明显落后于城镇,农村保障制度明显不如城镇保障制度,这与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宏观政策目标明显相悖。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计量分析
对国际经验以及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农村养老保险与三个因素密切相关:农村居民收人状况,养老保险支出额以及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转移性支付。在我国农村这样一种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保障体系下,农民其自身收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养老保险支出及政府转移支付也是农村养老保险收人的主要来源。基于上面的分析,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其中,CX为农户人均储蓄额,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与其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差值,SR代表农村人均年收人,是农村居民每年人均纯收人,YL是农村人均养老保险方面支出额,ZZ为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方面每年人均转移支付额。
笔者数据源于中国年鉴和中国农村经济年鉴相关年份数据,本文采用1990-2005年数据(见表一),采用OIS方法对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