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另一方面,是发挥政策优势。针对农民养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如力争获得同商业保险资金同等的“协议存款”或高于商业保险资金“协议存款”的优惠政策;发行时,给予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优先认购权,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对基金收益或购买的企业债券实行免税;出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办法,规范基金管理行为;对农民养老保险实行全部免税政策等。
2.3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多层次性的原则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模、结构及社会化程度。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东、中、西部由高到低的趋势,而且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试图让城乡两种不同水平的保障制度马上并轨,实行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相互补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多层次原则既包括家庭保障、社区保障、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国家救济、社会互助以及其他的多层次,还包括保障水平起点高低的多层次性。多层次的改革取向也是发达国家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德国为减轻负担,将养老金给付水平降下来,其改革设想就是通过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农场主购买商业年金保险。这样就可以成功构建一个由社会保险、终老财产和自我保障“三根支柱”组成的更为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法国也鼓励农场主自愿购买补充养老保险,以弥补社会养老保障的不足。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继续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适时与城市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衔接,即实行统一的“统帐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在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落后地区,应采取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模式,逐步提高社会化养老的水平。随着贫困地区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善,可以引导和鼓励其适当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与城市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向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过渡。
2.4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成败。根据《基本方案》规定,农保基金投资产品仅限于存款和国债。目前大部分县级基层农保机构由于信息、人员和资金的限制,基本上是只存人。银行存款和国债虽然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收益比较低。从长期来说,银行存款获得的利息收益很难抵消物价上涨对货币购买力的侵蚀。同时,还面临着管理成本高,基金流失严重等问题。基于以上现状,笔者建议从三方面人手规范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第一,建立分级运营机制。考虑建立“统筹养老基金和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结合,省、县两级运营,分帐管理”的模式。统筹部分直接进入省级社会统筹养老基金,个人帐户进入县级基金法人管理机构帐户。统筹基金设立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个人帐户统一基金由县级机构管理、运营。第二,出台基金运营优惠政策,拓宽基金运营渠道。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投资风险优先次序,选择适合其投资的领域与产品,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担保的信托计划、资产化专项理财计划等。第三,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可设立由各级政府组建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和由缴费人、受益人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共同组成的非官方监督机构相结合的政府、社会、事业经办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全面监督的养老保险监管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