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2015-02-09 01:3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开展,国度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开展,国度对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院校应抓住机遇,应用本身的优势和特征,培育农学类研讨生综合素质,向社会保送高质量农业技术人才。但是,在这种形势下,研讨生就业呈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社会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合适研讨生就业的岗位,另一方面,研讨生由于本身的各种缘由,这两者决议了现阶段农学类研讨生不可能完成完整的就业。如何改动这种状况,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2010年我校农学类研讨生就业现状剖析
1、就业率
2010年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类毕业研讨生共计85名,其中博士毕业生9名,硕士毕业生76名。截止2010年12月15日,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到达10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到达95.29%。总的就业方式良好,并没有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从各专业来看,
作物信息科学和
作物遗传育种两个专业就业率偏低。
2、就业构造
9名博士毕业生,其中6名博士是委培或定向,全部选择了高校和科研院所。76名硕士毕业生中,33人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管理及相关工作,5人攻读博士学位,2人出国工作,17人选择到事业单位工作,15人到高校或科研院所就业。总体来说,农学类研讨生的就业面比拟狭窄,主要集中在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没有人考取国度或中央公务员,也没有个人创业或灵敏就业的状况。这在一定水平上反映出我校农学类研讨生就业取向比拟单一,就业视野不够开阔。
就国内工作的72名毕业研讨生的工作单位地域散布而言,42人选择了在湖南工作,其中32人留在学校所在城市长沙;9人选择在西南省会城市就业,包括昆明、贵州、成都;2人选择了新疆和甘肃;其他选择在中东部城市就业。毕业研讨生就业流向较为合理,但也反映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把目光锁定在学校所在地周边城市,范围比拟局限,西部和中部城市很少有人选择就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就业途径
9名博士毕业研讨生全部选择了高校任教和科研院所从事科研。硕士毕业生中有2名毕业生经导师引荐出国工作;5名毕业生攻读博士;5人经过烟草系统招聘考试进入烟草局工作;4人经过用人单位到
校园招聘就业;4名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单位工作;33人经过到目的地参与招聘求职;19人经过熟人引见就业,其中朋友和亲人引见就业11人;8人经过师兄师姐引见到烟草公司上班。我校农学类研讨生科研时间慌张,大局部时间都在田间和实验室忙于毕业论文,难以集中精神求职。找工作主要途径还是经过本人参与招聘和投递简历,有时需求在好几个城市之间来回奔走,参与各类型的考试和面试,或者现场招聘,
二、影响我校农学类研讨生就业的要素剖析
我校农学类研讨生就业中突显出来的各种问题,诸如某些专业就业率偏低,就业取向比拟单一,就业途径不够拓宽,这些都是由多方面的要素影响所形成的,详细有以下几种:
1、社会成见限制农科类研讨生的就业
目前,社会成见对农学类研讨生就业影响较大。社会成见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首先是研讨生本身对农业存在成见。某些研讨生专业的生源根本上为调剂生,立志从事与农业相关范畴工作的研讨生不多,即便是愿意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研讨生,也大多倾向于研讨所、农业院校或与农相关而工资待遇都很不错的事业单位,普通不愿去农业消费第一线。其次,来自农业系统以外的社会成见。不少用人单位一看到涉农院校或涉农专业的研讨生简历,就以不契合招收条件而拒绝。另外,中央农业院校相关于其他重点院校来说并不具备明显优势,有时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文凭的份量和学校的名气。其实,很多农业院校农学类研讨生固然以“农”为主要研讨方向,但经过三年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所学理论和研讨办法,使他们完整有才能顺应不同工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学校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践功效
农业院校正研讨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像对本科生的那样予以充沛注重。由于研讨生数量较本科生来说相对较少,经费也少。有些学院并没有装备就业专干担任研讨生就业,而是由研讨生秘书兼任。研讨生秘书要统筹教学管理和研讨生的日常管理,事务冗杂,很多时分无法集中管理研讨生就业工作。研讨生可从校园获取的有效就业信息相对缺乏,或用人单位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与其他行业相比拟,农学类研讨生就业去向比拟单一,就业面狭窄,除升学攻读博士学位研讨生或出国外,主要经过到目的地参与招聘会就业。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很少,对专业的需求普通偏好于抢手专业,如计算机、
食品科学、会计、
园艺,与农学相关的岗位很少或没有,使得毕业生只能外出参与招聘。考取公务员、参与西部方案和三支一扶、从军以及灵敏就业和停止个人创业的毕业生简直没有,表现出学校在这一方面的注重水平不高。
3、研讨生本身要素
研讨生应该正确认识就业,所谓的就业难问题仅仅为一种表象,科技人才总量不断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场面,之所以一些毕业研讨生在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这是就业与学生个体表现差别有关。首先,研讨生能否学有特长,所学学问才能构造能否到达技术人才的评判规范,能否契合社会各岗位的需求;其次,毕业研讨生个人的就业意愿和社会需求存在差别,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高度注重,我国基层和中西部需求大量的科技人才。农学类研讨生经过3年的专业学习,完整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的才能,但在专业方向外的学问极为有限。组织才能、表达才能以及协作肉体等方面的欠缺,使得局部研讨生不具备胜任相关工作的才能。当毕业生忙于实验任务,忙于撰写毕业论文时,常常容易贻误最佳就业机遇。有些调剂生、家里经济艰难的或是心理接受才能较弱的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茫然手足无措,心理担负繁重。有些研讨生对工作的希冀值较高,择业时倾向于大城市,待遇高而相对轻松的工作,不愿意去条件相对艰辛的中央,有时毕业生常常有几个意向单位,或是工作时机,却由于这些缘由有业不就。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农学类研讨生就业问题的应对战略
1、社会鼎力支持研讨生就业
国度应积极鼓舞和支持研讨生到基层灵敏就业和自主创业,关于毕业研讨生从事自在职业、个体运营等方式就业的,各级政府要提供必要的人事劳动保证代理效劳和税收优惠。鼓舞研讨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就业,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关于在艰辛的基层工作效劳期满后,在其他方面应给予优惠。 社会应增强人才市场配置,为研讨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效劳。要整合就业信息资源,构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就业信息统一开放。用人单位应当消弭社会成见,正确看待农学类专业研讨生,分离本身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岗位,不要拒“农”于千里。
2、学校的应对战略
第一,农业院校要展开积极有效的思想
政治教育,引导研讨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理解剖析研讨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展开各类学术和社会活动,使研讨生以丰满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
第二,农业院校要高度注重毕业研讨生就业工作。设立特地的人员管理就业工作,积极为毕业生发布及时、精确的就业信息,多举行研讨生的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指导讲座,约请政府部门、就业效劳单位、用人单位、胜利人士引见就业政策,如何规划职业生活、如何参与求职面试等方面增强对研讨生的
培训指导。从各方面努力进步研讨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推进研讨生充沛就业。
第三,将研讨生职业生活规划教育贯串于研讨生培育的全过程,协助研讨生认识自我、理解社会。同时,营造支持和鼓舞研讨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灵敏就业的气氛,鼓舞和引导研讨生积极就业;约请优秀校友对效劳基层工作经历现身说法,凡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相关创业效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研讨生本身的应对战略
研讨生在就业前关于本身所处的就业形势要有一个苏醒的认识,对本人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首先,关于调剂到农学类专业,或是来自乡村盼望摆脱经济条件差要找薪水高的工作的这类型研讨生,应及时调整心态,消弭心理落差,在择业时应该理性化,冷静地考虑,依据实践状况及时调整求职的希冀值,以便更好地抓住有限的就业时机。其次,关于每个研讨生而言,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好职业生活设计,寻求个人的久远开展。正确认识和处置职业理想与职业自身的关系。最后,研讨生要不时提升本身的专业技艺和综合素质。优
化学问构造,培育理论素养,经过专业实习,锻炼本人的社会理论才能和顺应工作岗位才能,积累社会经历,为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将书面学问付诸理论方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