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绿色革命的成就
韩国的水稻品种大致分为1906年以前的农家品种和到1960年为止的粳稻改良品种,以及1970年前后新育成的籼粳杂交稻。韩国的“绿色革命”曾受到过很多国家的注目,其主要成就体现在:(1)新品种的开发和普及;(2)农业技术的革新;(3)合作农业的推进;(4)政府的支持;(5)国民的支持。
专门 研究 水稻的研究所有作物试验场和位于全罗北道的湖南作物试验场,以及位于庆尚南道密阳邑的岭南作物试验场。这些试验场以水稻育种和栽培为主要研究项目,在海拔450米高的云峰和600米高的珍富(音译)建立了试验站,专门研究作物冷害课题。为避免3个试验场的重复研究和出现项目的空白和漏洞,各试验场有其侧重地区,即负责研究邻近几个道的水稻,如位于水原市的作物试验场负责京畿道、江原道和忠青北道。
1965年,国际水稻研究所育出高产水稻品种“IR8”,开创了热带农业增产的新纪元。同年,在国际水稻所BEACHELL博士的协助下,韩国原汉城大学校农科大学的许文会教授将日本的“YUKARA”和籼稻“台中在来1号”进行了杂交,于第二年将其杂交一代和“IR8”再次杂交育出短秆高产的三交种“IR667”,将其中最好的品种定名为“统一”,从1972年开始向全国推广。该新品种的特点为高产,极短秆,耐多肥,抗倒伏,光合作用强,叶片直立,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统一”新品种虽然产量很高,但还有一些缺点。于是,韩国育种家通过吸收“IR1317”、“IR24”、“KC1”的抗病虫害、优质等优良性状,继续培育了新品种,于1975年育出了晚熟、食味好的“维新”和“密阳22号”;1976年育出比“统一”早熟12—13天,优质、落粒性中的“密阳21号”;比“统一”增产10%以上且株型好的“密阳23号”和“水原258号”。
韩国将籼粳杂交新品种称为“统一系列品种”或“新品种”,称粳稻为“一般系品种”或“一般品种”。韩国每年的新品种栽培面积变化很大,有的品种从前一年的2万公顷一跃增到20万公顷。韩国在菲律宾繁种后将品种空运到国内,通过举办冬季技术培训、广播宣传、现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户推广,大大加快了推广速度。在栽培技术方面,1978年通过保温塑料薄膜育苗的栽培面积占全国栽培面积的95.3%,催芽播种育苗也得到了实施。1970年的栽插密度为23穴/平方米,插秧深度为2.3厘米,达到了 科学 化的标准水平。机械插秧也开始普及,因缺少劳动力,机械插秧面积急剧增多。为防止冷害,将过去的播期和移植期提早1个月。1970年开始大面积 应用 除草剂。
随着“新乡村运动”的开展,通过组织集体选种、育苗、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作业的“集团栽培”,水稻生产比过去增产23.3%。对此韩国政府采取奖励制度,1975年“集团栽培”的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面积的26%。韩国政府为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实行稻米高价政策和农资低价政策,重奖高产农户,对达到指定产量的农户一律奖赏10万韩圆。韩国的“绿色革命”的意义首先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稻米的自给自足,在产量方面也有重大突破,达到世界高产水平,使农民的收入急剧增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逐步实施集团、共同栽培,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建立起协同生产体制。 农村 金融 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健康 发展 ,为迅速推广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韩国 经济 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农业从过去单纯追求粮食自给自足的高产农业转变为优质、高效、高价、特产农业。因此,籼粳杂交稻的面积急剧减少,而食味好的优质稻米的生产与消费成为发展方向。
三、改善农村人口的营养结构
随着韩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韩国政府开始重视农村人口的营养状态,1978年,在农村振兴厅内设置了农村营养改善研修院,开始实施有关农村人口营养状况的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农村人口的食品中,97%为植物类,每天摄取的营养比城镇居民摄取的动物蛋白、脂肪、钙、维生素A分别少8.6克、4.3克、2.5毫克、878.4IU(国际单位)。此外,农村的男女儿童分别比城镇的儿童身高矮5.8厘米和8.4厘米,发育水平比城镇儿童差19.4%,体重差29.8%,农村人口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比城镇居民高1—6个百分点,见表1。
农村振兴厅还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签定了关于共同改善农村人口营养状况的项目协议,并在原有的222名生活指导员外增补120名营养指导员,修订营养改善的县体计划和生活与营养指导 方法 ,实施生活与营养方面的普及 教育 ,并选拔优秀的营养专家到国外进修。动员每个村的妇女参与营养改善工作,并在资金、设备、人力、智力等方面给予支援。同时,也争取到了国际组织的援助。
当时,具体的营养改善实施工程计划为:
第一阶段:调查农村实况。(1)营养状况普查;(2)食品资源调查;(3)健康状况普查。
第二阶段:确定指导目标。(1)不同食品类别的消费比率及改善目标;(2)同不营养类别的改善目标。
第三阶段:推进计划。(1)组成村庄事业管理委员会;(2)筹建营养食品生产基金;(3)设立村庄营养改善之家;(4)制定年度改善事业进度表。
第四阶段:评估。(1)制成村庄卡片;(2)基金增值评价;(3)摄取营养和健康变化评价。
农村振兴厅通过建立营养改善示范村和营养改善之家,向全国农村居民宣传有关改善食品营养和生活方式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有关调剂与改善食品营养的知识与技能,并有计划地重点培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指导士,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见表2。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韩国农业已实现了主食稻米的自给有余;城乡居民一年四季可以食用新鲜、优质的蔬菜、水果、肉类、牛奶及水(海)产品。同时,为农村培养了大批农业接班人和中坚农户,大力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为迎接国际化 时代 的到来,农村振兴厅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是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推动农业向优质、食味佳、新鲜、无公害、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积极开发与生产保健、特色食品。同时,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和内需。
目前 ,韩国农村振兴厅通过 现代 科学技术,集中研究开发生物工程技术,并在设施园艺、花卉、植物工厂、食用菌生产、特产农业等方面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韩国制定了“2000年生物技术计划”,共投资200亿美元,集中开发生物应用技术,力争在2007年使生物工程成为国家的主要出口 工业 之一。在我国 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度期,为在源头、体制上彻底解决农业、 科技 、教育结合的难题,应选派有关高层行政、科研、推广、培训部门领导、专家到韩国系统、全面、深入研究农村振兴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李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