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农业 发展 的根本出路在 科技 、在 教育 。农业和科技、教育如何紧密结合,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问题 ,对长期实行计划 经济 的我国来说,这是需要 研究 解决的紧迫问题。美国以大学为中心,实行农科教结合;日本以农科院为中心,实行农科教结合;韩国则把农林部科教局、农科院、培训中心和推广中心合并,建立了 农村 振兴厅,从管理体制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农科教结合得更紧密、更彻底。韩国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科教结合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 学习 、研究和借鉴。关键词:农业,科研,教育
对韩国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农村振兴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既有农业科研、推广、教育培训的职能,而且还具有农林部技术局的职能。这种集行政、科研、推广、培训职能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从立项制定科研计划到经费划拨,以及实施推广、培训计划,都与现有的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对农村基层和农民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极强,克服了资源、经费分散、重复、浪费的弊端,深受基层 社会 化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欢迎,日益显现出其功效性、 科学 性和合理性。
一、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的机构——农村振兴厅
光复后的韩国模仿美国的教育、科研、推广三结合的部分体制,于1947年12月建立了“国立农事改良院”,后来经过多次改组,1962年4月1日根据《农村振兴法》,在汉城附近的水原市西湖边成立了农村振兴厅。自1978年以来,又先后成立了农村营养改良研修院、农药研究所、热带农业官室、农业遗传工程和果树研究所。农村振兴厅主要负责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生活指导以及农民和农业公务员的培训。此外,韩国还在各道、市、郡等地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如道(相当于我国的省)设立了农村振兴院,全国共有9所;市、郡(相当于我国的市县)设有农村指导所,全国共有182所;每3-4个面、邑(相当于我国的乡镇)设有1个农村指导所,各指导所又分为作物、生产基地、区域开发和指导等站。
农村振兴厅、农村振兴院、农村指导所(分所)分别隶属于农林水产部和道、市、郡政府。根据《农村振兴法》,韩国的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由农村振兴厅全面负责,进行一元化领导。 目前 ,农业振厅兴有研究人员1954名,推广人员7064名,行政及其他人员2154名,共11172名。原农林水产部的农政局、山林局、培训院以及农协中央会、水利组合联合会、山林组合联合会的科技、推广和培训管理,以及业务指导职能也转交农村振兴厅全面统一负责。
农村振兴厅的主要职能包括:(1)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属机构,建立中央、道、市、郡、邑面四级组织机构的一体化指导体系;(2)组织在农业试验场(相当于我国的农业科学院)和研究所从事研究的人员同分布在全国的指导员联合开展有关工作;(3)其全体职工的工资和中央政府的项目计划由国家财政负担,道、市、郡的项目事业费由地方财政负担。
该厅的具体职责范围是:(1)统一管理和指导全国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和培训;(2)其他公共团体需开展对农业的指导,事先要向农村振兴厅提交指导计划并得到批准;(3)地方农村振兴机构虽隶属地方政府管理,但研究员的人事权由农村振兴厅掌握;(4)研究员要研究《农村振兴法》所规定范围内的课题。在农村振兴厅本部内设有农业技术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药研究所。汉城大学校(综合大学称大学校)的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学院称大学)也设在水原市。此外,还有蚕业试验场、麦类研究所、畜产试验场、园艺试验场、农村营养改善研修院都集中建立在农村振兴厅周围,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林科技教育城。
农村振兴厅下设 企业 管理官室(行政管理)、试验局(科研局)、指导局(培训局)、技术普及局(技术推广局)、农业经营官室(农经研究室,含统计)、热带农业官室、农业技术研究所(182人,研究人员数,每年有些变化,下同)、农业遗传工程研究所、作物试验场(55)、园艺试验场(75)、果树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28)、农药研究所(33)、蚕业试验场(28)、畜产试验场(65)、家畜卫生研究所(51)、湖南作物试验场(71)、岭南作物试验场(56)、高岭地区试验场(22)、济州试验场(16)、农村营养改善研究院。试验局负责制定研究计划和课题,同时负责管理图书资料、印刷等;指导局负责对农村的科技培训和全面指导;技术普及局负责推广和指导农业技术。农村振兴厅的组织体系分布和农村技术推广流程见图1、2。农村振兴厅在科研、教育、推广三方面的主要课题与任务有:
1.农业气象与土壤普查:自1964年起,用20年时间开展了对全国耕地土壤特性和气象变化的科学普查工作,完成了土壤 分析 图,以改良农用耕地,改善农业气象条件。
2.高新技术的推广 应用 :重点开展组织培养、细胞融合、核置换、基因工程等基础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尽早转化为生产力,以实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两方面的突破。
3.开发和推广优质水稻品种。韩国的水稻育种目标从过去的高产转为优质、多样化。为降低水稻生产成本,计划分三个阶段实现发展目标;自1990年开始推广中苗机插技术;自1995年开始推广幼苗机插技术;自2000年开始推广直播栽培技术,力求于在近几年内实现所有农作物作业的机械化。
4.园艺:
(1)蔬菜:可在一年四季均衡生产,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新鲜蔬菜。按蔬菜种类建立主要生产基地。调整蔬菜生育期,改善施肥 方法 和栽培条件,保护农产品的合理价格。实现包装规范化,改善流通条件,保证农产品质量。
(2)设施园艺:自1990年起大力发展设施园艺,发展蔬菜、花卉、蘑菇、果树栽培,并逐步实现自动化、 现代 化。重点开发优质葡萄早熟技术、电灯照明芝麻栽培技术、温室栽培兰花技术等。
(3)水耕栽培技术。大力发展水耕栽培技术,生产无公害、新鲜的莴苣、番茄、黄瓜等瓜果类蔬菜。
(4)果树:通过改良育种、栽培和储藏技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水果,促进水果的出口。已育出优质苹果“园交3号”,柿子“大安”;梨“园交8号”。
(5)花卉:开发研究一年四季都能生产优质、新鲜切花的技术。重点开发出口行情较好的球根、苗木类花卉,扶植花卉专业农户。
(6)特种作物:开发培育出优质花生“水原78号”、“真丰”;药草“五味子”及芝麻优良种等,在济州岛 旅游 区集中栽种油菜。
(7)食用菌:大力推广细胞融合等高新技术,开发出无孢子蘑菇生产技术,并在营养瓶内一年四季生产虫豪蘑。
5.农业机械化:重点开发研究翻耕类农机具和农膜覆盖机,开展巡回农机维修服务,以实现全部农作业的机械化。
6.植保:制订农药残留许可标准,重点发展优质、高效、稳定、低毒的生物制剂和混合剂。通过及时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技术,最低限度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植保成本。
7.畜牧:
(1)改良“韩牛”。通过现有“韩牛”与国外优良种牛沙若拉牛杂交,培育更为优良的新品种。通过推广粗饲料多次饲养技术,提高牛的肉质和产肉能力。
(2)家畜饲养技术:建立养鸡、养猪基地,改善畜舍条件,提高奶牛产奶率,防止家畜粪尿污染,并发展鹿和野鸡的饲养。
(3)饲料作物:在山区发展牧草生产,建立青饲料生产基地,提高饲料养分含量。
(4)家畜疾病的防治:在全国25个市、郡农村指导所设置畜病诊疗所,利用单克隆抗体诊断畜病,开发无特种病菌的家畜。
(5)养蚕:通过人工饲料把养蚕时间从25天缩短为15天。开发研究养蚕机械,适当扩大种桑规模,扶植中坚养蚕户。
8.农业经济:
(1)提高农业经营水平。通过扩大农业规模经营,生产优质农产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收入。
(2)扩大农业收入来源。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开发非农业收入资源。通过发展特产农业、农产品加 工业 、旅游农业、水产养殖业等,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3)区域农业开发。选派农村指导员到农业区域开发较为落后的农村指导3年,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此项工程已在全国232个村普及,在培养农业专业人才、改善农民生活、调整农业结构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9.改善农村生活: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条件,推广科学的家政知识,增强农民体质。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家政、礼节、营养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10.教育:
(1)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制订阶段目标,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农业专门人才。利用“学生4H会”、“营农4H会”、“农村指导员会”等形式,定向培养农业接班人和农村指导员,对青少年进行民主市民精神、意识和修养教育。
(2)农民教育:利用中央与地方研修院等设施,通过农业专业教育、冬季农民培训、专业技术员巡回教育、KBS广播电台的开放式讲座等形式,开展对农民的专业技术、农业经营和农政等方面的教育。
(3)农业技术信息:通过报刊、杂志、录像带、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和 计算 机 网络 技术,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信息。举办各种农业展览和农民面谈咨询活动,向农民推广科学技术知识。
(4)农业市场信息:利用计算机联网、遥感技术等先进的通讯设施,为农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实用的科学技术。农村振兴工程计算机网络见图3。
11.国际交流:为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同世界各国广泛、深入进行有关农业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开展合作研究,举办国际研讨会,交换研修生,选派技术人员援外。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李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