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的城市化前景与“三农问题”的出路(1)(3)

2015-04-03 02:34
导读:三、 中国 本土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 以中国北方的水资源供应为例,来 分析 资源报酬递减的 问题 。 如果中国兴建大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那么整个北方
 三、 中国 本土资源过度开发的后果

  以中国北方的水资源供应为例,来 分析 资源报酬递减的 问题 。

  如果中国兴建大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那么整个北方的平均供水成本必定上升;由于供水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用水浪费就变得更加难以容忍,就更加迫切需要采用和推广节水技术;由于用水量的增加,因此不加处理直接向 自然 界排放污水的行为是难以接受的,水处理成本要增加;由于调水后供水成本提高,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需要实现统一管理和配给,否则就会导致用水单位不接受供水系统的高价水而自行开采地下水,因此水政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加强,管理成本也要上升。如果不进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那么北方工农业 发展 和生活节水压力就会空前增加,节水投资也会直线递增;污水处理标准也要急剧提高到足以回用的水平,投资和运行成本必定极为可观;这两者的成本提高终究会超过调水后的成本递增水平。

  从水资源利用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资源报酬递减 规律 的作用过程的四个方面,以成本上升的方式表现出来。首先是增加资源供应的边际成本呈递增态势;其次是资源利用成本也逐步上升;第三是资源利用的后处理成本提高;第四是对资源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管理要求日益紧迫,因此管理成本上升。所有的成本上升在宏观 经济 上都要最后表现为一定资源与物化劳动的结合,新成本发生就是一个他种资源耗竭的加速过程。

  迄今为止,所有的经济发展过程都是资源利用规模扩大的过程,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就是人均消耗资源增加的过程。由于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不仅福利上升过程是一个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的过程,而且资源利用在环境和生态上造成的负面抵消作用,相比较福利上升的速度而言却是一个加速过程。资源加工利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导致对环境和生态发生一定 影响 ,只是环境具有一定自平衡能力,在超过了一个最低限度之后就会以负面影响表现出来,这就是环境和生态问题。中国数量庞大的人口,密集分布在一片连续的大陆上,没有足够污染物的扩散空间,污染物浓度集聚上升的结果,会迅速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需要进行人工处理,增加了资源利用的后处理成本。所以在一定时间和发展水平上,随着资源消耗增加净福利增加的曲线,是一条斜率逐步减小最终趋向水平、最后趋于下降的曲线,即使对资源开发利用增加,人均福利也将不再增加甚至开始减少,这个“点”就是资源开发临界点。

  对所有的国家来说,这个临界点迟早都会到来,对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均环境容量不足的现实而言,这个临界点会先于欧美诸国提前达到。对于今天的国家而言,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开发临界点会先于自己本土资源的开发临界点,提前到来;而发达国家由于有垄断利润的支持,能够通过国际分工向外转嫁资源和环境负担,开发临界点会后于本土资源的开发临界点滞后到来。

  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总是首先在弱势阶层身上体现出来,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中国的“三农”(农民、农业和 农村 )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地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土地报酬递减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用世界 7% 的耕地,养活世界 22% 的人口,即使按照人均占有粮食达到世界人均水平为指标,也要求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三倍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每单位投入更多(决不只是三倍!)的劳动和资源(如化肥、农药),最终减少农民的纯收入。农民无法寻求财政转移支持,由农民来独立承担土地报酬递减引致的高成本,必然导致农村的贫困化。

   社会 上的优势阶层即使碰到资源报酬递减,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把负担进行转嫁,通常的手段是通过市场价格上升或者是财政转移,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价格杠杆和税收杠杆。或者放弃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平衡政策,通过牺牲长远利益的方式来扩张当前利益,放弃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绿色 GDP 的损失很大。例如巢湖、太湖、滇池、淮河污染,绝大多数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江河等自然水体,这种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以邻为壑”政策下,受损害的多数是农村和农民。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老 田
上一篇:征地补偿标准的公平性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