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1)(2)

2015-04-15 01:09
导读:三、 影响 安徽省农户投资热情的原因 分析 根据相关投资 理论 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影响我省农户农业投资的因素很多,既有农业产业、国家政策方面,

  三、 影响 安徽省农户投资热情的原因 分析

  根据相关投资 理论 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影响我省农户农业投资的因素很多,既有农业产业、国家政策方面,也有农户收入、土地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税的减免和对农业的补贴使农民手中可支配的资金增多,但是农民对农业的投资却没有相应得到增长,其主要原因大致有:

  1. 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客观原因。根据土地报酬递减 规律 ,在土地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后,所得报酬的增量就趋于减少,在没有技术突破的情况下,农户会放慢对农业的投资。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条件的物质部门,不仅是受 自然 条件影响生产周期长、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的风险性强的产业,需要很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面对较大的自然风险,还是产品需求弹性小、行业壁垒低面对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时刻影响投资的安全。

  2. 农业比较利益低是制约农户投资的根本原因。资本边际效率理论表明,只有当某项活动的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其他部门时,资本拥有者才有投资这项活动的意愿。2004年安徽省家庭经营收入1489元;比上年增加24. 1%,人均纯收入2499元,比上年增加17. 4%;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得农户家庭经营费用支出698 .30元,比上年增长33 .3%,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88 .80元,比上年增长28. 4%,这种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长大于家庭经营收入增长速度的低效益情况,难以调动农户农业投资的积极性。

  3. 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减弱了农户投资的热情。根据 经济 加速原理,投资的变动取决于收入的变动率,只有收入的连续增长才能使投资的增加。对农户而言,若其收益虽有所增加,但增长率减慢则会大大减弱农户对其投资的热情。2005年以来,由于取消粮食税和增加“直补”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但受农资需求量增加和成品油价格上涨,使化肥、种籽、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偷吃”了政策的礼包,致使农户投资热情下降。

  4. 农地集体所有制是制约农户投资的深层次原因。我国农地的集体所有制使得每个成员都有无差别使用农地的权利,但由于人多地少、以及土地有远近肥瘦的差别,平均分配的结果导致规模狭小、地块细碎化,即使搞成“绣花农业”,也无法实现农业的生产规模。加上集体所有制使农地的产权主体不清,基层政府通常可以调整承包合同,导致农地承包权不稳定,使投资主体难以获得稳定长期投资所带来的预期收益。

  5. 农户的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内在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之农业效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大批有文化、会经营的 农村 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或经商,留守农村的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低,无法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对市场应变能力差;加上农户投资的同构化现象造成了农户与农户间的激烈竞争,争夺产品和原料市场,从而使投资效益下降,挫伤了农户投资的积极性。

  6. 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外部原因。经济政策是投资的外部环境的主导力量,而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国家采取实行农产品的保护价,但工农产品依然存在价格“剪刀差”,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比较效益低;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有所增加,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实际上是减少的,农业信贷资金发放的原则是重短期轻长期,且贷穷不贷富,对农业的资金投入量严重不足,长此下去就会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和 社会 稳定。

  四、提高农户投资热情的对策建议

  在以劳动密集型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 发展 中,投资数额的多寡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速度,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 科技 ,三靠投入,其中投入是关键。安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增加对农业投入的主要对策有:

  1. 用 工业 反哺农业,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2005年安徽省人均GDP1049. 5美元,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7 .9∶41. 6∶40 .5,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现阶段应实现财政政策转型,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制定农业投资法,政府应成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投资主体,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农业投放所占份额及其递增比例,特别是要保证国家规划中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以及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等,在健全农业投入法规的同时,建立健全执行和监督机构,规范各级政府投入行为。

  2. 加强农户投资的利益诱导,构建多元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农民增收是三农的核心 问题 ,也是农户投资的财力基础。近年来安徽省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但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14元,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到3. 21∶1,应采取更加直接有力的措施,形成农民增收的投资机制。但是农业投入光靠农民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扩大对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在增加投入总量,整合现有的各方面农村建设资金统筹使用,同时还要改进农村建设的投资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实物补助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

  3. 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融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健全农村融资渠道是扩大对农业投资的基本要素。针对 目前 农村融资渠道不畅、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应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提高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加大农业银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把它办成全面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综合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应从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建立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实现农村资金的体内良性循环;适当调大农业贷款浮动利率的空间,培育农村民间 金融 机构,以适应农村融资规模小、风险大的特点。

  4.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投资提农业生产的社会服务保证。由于农户的知识水平较低,信息不够灵敏,这就要求我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大力加强农村“六小工程”以及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灵敏、全面的农业信息 网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阶段服务体系,要给农户提供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农产品的流通、储藏、加工、运输等服务;切实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直接补贴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取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各种农业协会的作用,在农户和 企业 之间架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桥梁,为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奠定基础。

  5. 建立农业投资保险制度,免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农业是以土地和自然条件为基本生产条件的物质部门,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的一个风险性强的产业,此外广大分散农户还要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是其他产业面临着更大风险的部门,因而应对主要农副产品实行长期价格保护,加快建立大宗农副产品市场风险资金和专项储备基金,减少农民投资预期的失误,增强农户农业投资的信心;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通过建立政府负担大部分费用的“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框架,来实现农民国民待遇的要求;建立明晰化、规范化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土地的 法律 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分离基础上的集体、农户双重所有制,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保证农户中长期农业投入的稳定收益,正确引导农户进行农业投资。

  [ 参考 文献 ]

  [1]“十五”时期安徽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特征分析[EB/OL]. 中国 统计信息网。www zbjqlt com2006-05-16.

  [2]方 秀,武 杰。上半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N].安徽日报,2005-07-26.

  [3]安徽新农村建设的条件、难点和着力点[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www stats gov cn20060627_402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