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重点和措施(1)(2)

2015-04-15 01:09
导读:5.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核心,逐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 就业 结构调整,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
5.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核心,逐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重点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推进体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乡镇企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

(三)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结构调整的指导。为了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农业部于2003年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规划突出了三个理念: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即“在最适宜的地方,生产最适宜的产品”。规划选择了11种资源优势明显、生产条件较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确定了这11类产品的优势生产区域,提出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二是坚持产业整体开发。以产品为纽带,推动产业发展,将生产、加工、流通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产品构建产业,通过产业提升效益。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了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地坚持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一方面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加工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部确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础上,制定了本地区的建设规划。目前,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已现雏形。

2.加大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为了加强对结构调整的支撑,国家从农业基础设施、品种改良、植物保护、动物防疫、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等多个方面增加了对农业的投资,实施了一系列直接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建设项目。通过投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强化了结构调整的支撑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结构调整的实施。与此同时,国家还通过补贴等形式,鼓励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例如,为了鼓励东北地区发展高油大豆,国家从2002年起建立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良种补贴,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不仅促进了高油大豆的大面积推广,而且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目前,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水稻、小麦和玉米品种及奶牛冻精。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专项资金对优势农产品生产进行补贴。

3.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市场和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农业信息体系方面,通过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拓宽信息采集面和服务范围,做好农产品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为基层、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引导他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农产品市场体系方面,主要是加强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秩序,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在蔬菜、水果、花卉、畜产品、水产品主产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力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培育民间运销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户进入市场。积极推行直供直销、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和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加强对“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服务工作,推动“订单农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方面,主要是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重点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分级、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的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的制定工作。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方面,主要是完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积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4.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在重视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实现农业良种产业化;以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快转基因动植物品种、生物制品、农业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以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环境治理技术及农业动植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引进国外品种资源、育种材料和先进技术,不断加大技术储备和二次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推广了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专业技术培训班、职业高中、远程教育、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做好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鼓励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进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领域,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5.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从技术改造、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级农业部门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鼓励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力。对各种所有制、各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带动农民增收,都积极加以扶持。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户投资问题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