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民心工程。要保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有效运作必须满足若干前提,具体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的公正、高效的运行机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持续的财力保障机制;医药费用虚高治理的长效机制。如果不具备这些前提,普遍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 运行机制 财力保障 医药价格
合作医疗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50年代。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后,农村合作医疗在60-70年代达到高潮。当时的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作为外部性很大的社区准公共品来提供。从理论上讲,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提供及其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区农户意愿和社区管理水平而定。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基本医疗保障,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农户分散经营,绝大部分集体经济没有积累,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所以,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每人每年各支付20元和农村居民每人每年支付10元来共同负担。从实际运行来看,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率不是很高,暴露出许多矛盾和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前提条件没有很好地满足。本文认为,在新形势下,要普遍推行统一模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同时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有效运作,需要满足下列前提:
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到亿万群众,它的业绩不像形象工程,可以一目了然。地方政府对于这样一项财政筹款难、农民自愿集资难、老百姓满意难的不易看到业绩的民心工程,必然会动力不足。甚至于在一些试点单位出现地方政府行为劣化,把农村合作医疗变成钓鱼项目,即套取中央财政的拨款。所有这些问题已经反映出现行合作医疗组织存在着重大制度缺陷。新制度经济学提醒我们:当相互制约的正式制度存在缺陷时,非正式制度和潜规则就会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寻租贿赂就会盛行,这不仅增加了整个活动的交易和管理费用,也造成了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浪费。
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必然要有收支活动,尤其是面对亿万农民的医疗费的报销支出管理,其管理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从目前的试点看,农民医疗费的报销支出管理主要是在县一级。按每个县平均参保农民数有20万人计算,对于生病农民的医疗费的验证、审校和及时、准确、高效管理并不是件易事。对于独一无二、没有竞争压力、垂直管理链条长、规模庞大的具有完全垄断性的农村合作医疗组织,要保证公正、高效的运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民来讲,交了10元钱,生病后要往返于县里且没有效率的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去报销,这样的制度设计本身就有问题。没有竞争的地方,就没有足够的激励来刺激节俭和效率。结果可能是政府把公众的纳税款投进去了,农民的集资款也交了,但最后是政府和农民都不满意。一项民心工程,可能会变成农民对于政府的不满工程。从各地的试点看,首先就是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成功不信任。农民要确信其对合作医疗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现在的情况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而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辛苦钱。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