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的对策研究(1)(2)

2015-08-08 01:30
导读:4.参评积极性的持久 问题 。 参评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对民主评议的成败 影响 极大。尽管接受问卷调查的多数同志都表示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民主评议领

4.参评积极性的持久 问题 。
参评人员的积极性如何,对民主评议的成败 影响 极大。尽管接受问卷调查的多数同志都表示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但进一步的调查则发现,要长期坚持这项制度仍面临不少困难,有些不利的因素已经比较突出。
评议频度的影响。从及时了解领导干部的阶段性表现方面考虑,民主评议最好每年进行一次。但在一些对此项制度坚持得较好的地区和单位,参评人员中已出现了一些被动应付的现象,因为每年一次的评议不仅需要时间,而且由于难于看到评议对干部使用的影响,因而易于产生“年年评议,年年如此”的厌烦心理。主持这项工作的部门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也感到工作量太大。为了避免流于形式,我们认为评议一般以每两到三年一次为宜。这样,在五年期间作一次阶段性评议,着重于帮助领导干部进行阶段性 总结 ,激励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在任期结束前,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评议,着重于考虑干部的提、留、调、降、免等使用问题。其余年份,领导干部可同其他党员、干部一样,参加正常的民主评议党员和公务员的年终考核等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评议频度的规定也应“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不搞“一刀切”。与领导日常工作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志的参评频度可以高一些。这些同志经常与领导打交道,经常参与或协助领导工作,对领导和领导的工作情况比较熟悉,但在工作关系中出于效率的要求,他们往往需要服从。如果能面对这部分同志建立起适宜频度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既可以经常性地对领导及其工作进行纠偏,也有利于使下级干部工作更为方便,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建立起一整套最为适应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工作结构和制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评人员对评议作用期望的影响。参加评议的人员都有这样的心理,希望评议后,组织上能对评议领导的使用及时作出决定,如果在这点上多次不如所愿,积极性便会受挫。而在实际上,干部的使用往往受到方方面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评人员的意见又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期望不可能完全实现。为了消除这一因素对参评积极性的影响,一方面,要把评议总的目的、干部使用的基本原则向参评人员解释清楚;另一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评议和考察之后,通过提、留、调、降、免等使用情况或各种形式的奖励、处罚,充分体现评议中正确意见的作用,从而不断激发参评人员的积极性。
评议结果反馈与否的影响。评议结果如何反馈,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慎重办理,但实际的问卷都表明,适当的反馈有助于扩大评议的成果,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参评人员的积极性,反馈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被评议者反馈。由于领导工作岗位上的被评议者需要听到各种声音,才能促进其发扬成绩,把好的东西坚持下去,才能促进其克服不足,提高个人素质,改善工作情况。这种反馈主要是帮助被评议者克服不足,因此,反馈给被评议者的意见应是全面而真实的。被评议者既然处于领导岗位,统筹大局,就应当有这样的胸怀,容得下别人的批评和意见,甚至是误解和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所谓“兼听则明”,多听一点都是没有坏处的。并且对于正确的意见要在行动上有所反映,这也是对下级,对群众的一种诚意;二是向参评者反馈,肯定参评者所尽的责任,消除在评议中反映出来的因不了解情况而造成的误解。根据参评者正确意见而对被评议者作出的处理结果,应该着重向参评者反馈。这不仅是一个工作程序问题,对于“民心”造成的影响才是领导者最需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5.进一步提高“制度”自身的规范化程度,要有具体方案。
制定和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必须贯彻和体现注重实绩、平等竞争、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力求做到于法周严、于事简便,有利于准确地评价干部,为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开拓进取,创造佳绩。为避免“各行其是”、“各搞一套”,流于形式,应对评议对象、时间、参评人员、评议 内容 、程序和结果的使用有精确的规定。
(1)评议的对象。
评议对象的确定性是关系民主评议制度有效范围的重要标志。“制度”一定要对此作出精确规定。对象不确定就使得这项制度就算程序再具体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笔者认为,在地方上,评议对象应包括:
地方五大班子(党委、纪委、政府、人大、政协)和正副职首长、常委。
由地方五大班子决定任免的各工作部门的正副职首长,即正副秘书长、正副部长、正副主任、正副厅长、正副局长、正副科长等。
(2)评议的时间。
评议时间既指评议频度,也指评议的具体时机。它直接影响着参评人员的积极性,也就影响着评议结果的质量。从调查结果上看,比较合理的评议时间是:
在领导干部的任届期间进行2次。第一次在任职后2~3年内进行,第二次在任期届满前进行。
(3)参评的人员。
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中,参加评议的人数体现了干部工作的民主程度。没有相当数量的群众参加的评议不能成其为民主评议。为了保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得以正常进行,并使评议结果具有可靠的广泛性和客观性,各地各部门把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与干部的阶段性考核、换届调整前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结合起来进行,并要求该领导干部直接领导的下一级干部、同一机关的全体干部以及同一支部的全体党员都参加评议。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评议地方五大班子的领导时,被评议对象所直接领导的下一级领导干部参加,人数太多时可通过随机抽样来限制,必要时全体人大、政协常委或党委委员参加测评。在这抽样时,可以尝试用分层抽样,把参评人员按工作关系的疏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按一个限定百分比随机抽取。这样做既能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又能给较熟悉被评议者及其工作的人员以更多的发言权利,使评议结果更为客观和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评议由地方五大班子决定任免的各工作部门的领导时,评议对象所直接领导的下一级干部参加,人数太少时,所在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4)评议的内容。
评议内容是群众赖以考察干部、参加民主评议的依据。它必须能反映我们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要给出评价的标准。
我们可以对德、能、勤、绩按优、良、差三个档次,综合评价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测评,然后进行个别谈话听取具体意见,必要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召开评议座谈会。在任期届满的评议中,增加提、留、调、降、免的测评内容,进行民意测验,供组织上决定下一步的任用时 参考 。
(5)评议的程序。
一项制度的推行之初,具体的程序显得尤其重要。除了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一般步骤以外,还需重视评议的准备工作。
在评议的准备阶段,要建立工作机构,工作机构的领导由被评议对象的上一级组织部门负责人担任;按需要严格挑选工作机构和主持评议的工作人员;必要时对主持评议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之明确评议的目的、要求、 方法 和纪律等,并做好组织评议的各项具体准备工作,通知被评议的领导干部写出述职报告,作好接受评议的思想准备。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6)评议结果的使用。
每一项措施的出台,都应该求得最好的结果;这些结果都应该得到最好的使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原来的不足之处,展开新的工作局面。
对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结果,应由评议工作领导机构把评议结果统一存档,作为对干部考察、选拔、任用和奖励的重要参考材料;对评议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由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核实;已经核实了的问题,提交给被评议者所在的领导班子,供领导班子进行自身建设时参考。从 理论 上讲,对评议结果的使用应该是整个民主评议活动中最实质的目标和要求。
我选择了“关于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的对策作为 研究 对象”,主要是基于一种想法: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民主 政治 体系,有健全的机构和具体的制度,让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有章可循,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样,既不脱离个人对 社会 的责任,也不对个人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我主要是通过参与调查研究、访谈获得出以上结果,调研和访谈对象主要是某省内几个地区的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他们提供的材料和想法都是非常详实的,但我本人经验有限,能力有限,许多地方只能就事论事,不能进行更深入的 分析 ,敬请批评、指正。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未知
上一篇: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