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全球性人才危机与我国的对策
摘要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性人才争夺战是一场回避不了的残酷竞争。本文讨论了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和西方的人才掠夺政策,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人才掠夺 对策
1引言
经济繁荣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得才而兴,失才而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2 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高素质、高智力的优秀人才尤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质上,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人才短缺的严重危机。
美国信息技术协会的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软件技术人才的缺口已达40多万,其中美国缺少19万人。据美国劳动部估计,1998-2005年,美国每年需要9.5 万名电脑专家、系统分析师和程序编制员。这些职位的空缺已经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据欧洲信息技术观察组织预测,今后五年内,欧洲需要增加50万到200万名IT人才。
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在人才培养上的“造血”功能不强,同时又不得不承受人才流失的巨大压力。因此,发展中国家人才短缺的危机更为严重。
在我国,不少重点高校由于缺乏新一代优秀学术带头人,许多传统优势学科正在失去昔日的风采。一些有抱负、有责任心的领导者由于学科梯队后继乏人而忧心忡忡。作为人才摇篮的高等学校尚且如此,企业界的人才荒更不待言。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资金投入自然要向西部倾斜。有资源、有资金,西部大开发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人才。当那些习惯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囿于传统思维方式的人热衷于跑资金、跑项目时,另一些反应灵敏的领导者却已开始筹划如何延揽人才,可谓计高一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西方的人才掠夺愈演愈烈
3.1 “托福── 一桩不耕耘、只收获的买卖
美国对全世界尖子人才的掠夺由来已久。美国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善于抢夺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最得意的“战利品”是它抢来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很快在美国本土上开花结果,转化为现实财富。
对全世界的非英语国家,美国人设置了一个被人称为“教育成果收割器”的“托福”。只要你能考出连美国青年也望尘莫及的成绩,美国人就给你提供一笔“奖学金”,让你到美国去留学。
一个尖子人才的成长十分不易,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需要20年的漫长岁月。在这期间,各国政府投入了巨额的教育经费。家长们更是省吃俭用,不惜血本。只要孩子能成才,把几十年的家庭积累全花掉也在所不惜。美国人无需考虑你“前期培养”的艰辛,只是巧妙地设置一个“托福”考试(而且须考生自己付学费,自己交考试费),再加上一笔助学金,就把全世界的尖子人才连同凝结在他身上的巨大教育投入一起收购走了。
据美国外国留学生协会统计,1998年,在美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有40多万人,这些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有相当一部分会在美国落地生根,成为美国的财富。难怪有人说,“托福”是美国人经营的一桩最合算的买卖[2]。
3.2 政府──人才争夺战的急先锋
飞速发展的信息革命加剧了全球性的人才短缺危机,全球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西方各国政府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5.1 努力为尖子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战鼓隆隆,我们回避不了这场残酷的竞争。随着加入WTO 日期的日益迫近,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经济全面开放的情况下,处于一个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不可能靠构筑国际人才流动壁垒、限制人才外流来遏制我们的人才流失。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努力为尖子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那些在国内或国有企业工作的尖子人才也能得到与在国外或外企工作一样的优厚待遇。这才是吸引和保护人才的根本途径[9]。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让那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先富起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等的实施,为我国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开了先河,突破了传统的人才价值观。近一段时间,报纸及互联网上的“特聘广告大战”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重金求贤”已成时尚。许多高校借“长江计划”的东风,推出自己的特聘岗位和吸引人才的各种措施,一批外籍学者应聘上岗,不少华人学者也开始纷纷回流,改善了我国的高层人才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推出的这些吸引人才的计划,大都是数以百计、千计,与美国数以万计、数十万计的计划不可比拟。而且过于强调“择优录用,宁缺勿滥”,令许多饱学之士自叹不如,望而却步。
5.2 唤起企业抢夺人才的热情
在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基本上是政府行为,企业界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调动起来。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全球人才争夺战,政府当然应率先冲锋陷阵,任最后刺刀见红,在战场上撕杀,还要靠企业。
美国的人才引进,主要靠企业参与。而且引进的高科技人才中,80%以上在企业工作。政府可以给你发绿卡,但不能指令企业雇用你,更不能强迫企业给你高待遇。高薪揽才,那是企业家的事。如1999年1月,微软在北京设立“中国研究院”,一次挖走我国几十位拔尖人才,完全是企业行为。
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是能够领导我们的民族工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正如清华大学余寿文副校长所说,我们需要一大批能够拿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人才,同时更需要一大批能够成功运用现有科技成果,促进传统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型人才。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籍以抵御西方国家新的“炮舰政策”,支撑起我们的民族工业的脊梁。
Global Crisis for Tal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Abstract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talent's economy. In the era of knowledge-driven economy, the global fight for talents is a cruel competition hard to avoid. The global talents shortage crisis and the policy of western countries for robbing talent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me countermeasures which could adopted by our country have put forward.
Keywords The knowledge economy robbing talent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