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讨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

2016-05-28 01:08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探讨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的影响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在植

摘要: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调节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试验以沙冬青种子为材料,在培养箱内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外源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生理生化活性、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等方面的影响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最佳浸种浓度为200mg/L。经过赤霉素浸种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活力指数提高,种子TTC还原力增强,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种子浸提液的电导率降低,表明赤霉素对种子的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加其对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增加。


关键词:赤霉素;沙冬青;种子萌发;影响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基因的表达,增加植物内部水解酶的合成,并对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细胞膜进行一定的修复,提高种子的活力[1,2]。近些年来,有关赤霉素对禾谷类及其他作物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物性状及植物茎叶生长的影响研究较多[3],而其对沙生植物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 f.)种子同其他作物种子一样具有休眠特性,也存在因存放时间较久种子活力降低的现象。本研究以沙冬青种子为材料,探索赤霉素对沙冬青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找到适宜的赤霉素处理浓度,以期为沙冬青催芽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达到保持和提高沙冬青种子活力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沙冬青种子于2009年采集于巴彦淖尔市。采集后,选择种质优良的种子,除去杂质,晒干,用麻袋包装,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1.2试验方法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将沙冬青经消毒处理后,在室温下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催芽24h。然后放入培养皿中进行置床,放入光照培养箱发芽,全光照,恒温25℃。
  赤霉素浓度分别为50、200、300、500mg/L,以清水浸种催芽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发芽期间逐日记载发芽数。并对种子的TTC还原力、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比色法测,脱氢酶活性测定采用TTCH分光光度计法,电导率测定膜透性。
  
  2结果与分析
  
  2.1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破坏妨碍种子萌发的活性物质,显著刺激种子萌发。大量试验证明,在许多植物的休眠种子,随着休眠的解除,脱落酸(ABA)等抑制萌发物质含量水平下降,而细胞分裂素(CK)、赤霉素(GA)等促进萌发物质含量开始剧增。
  由表1可知,赤霉素浸种催芽处理后,沙冬青种子发芽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增幅达11~24个百分点,与CK相比达到显著差异,其中200mg/L处理与CK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各处理与CK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显著刺激种子萌发、缩短沙冬青出苗时间,达到齐苗目的。各处理浓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只有300mg/L和500mg/L差异不明显,预计浓度过高会产生轻微抑制作用。赤霉素浸种的种子发芽势与CK均达到显著,200mg/L尤为显著,其余3种浓度处理差异不明显。
  2.2赤霉素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萌发中丙二醛的影响
  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重要产物,可与蛋白质、核酸、氨基酸等活性物质交联,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脂褐素)沉积,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其含量的高低代表膜脂过氧化作用的程度。逆境下遭受伤害,往往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伤害的程度。由图1可见,浸种结束时(发芽0d),赤霉素浸种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清水浸种,在种子发芽过程中,二者的差距逐渐减小,从而反映了赤霉素处理后种子萌发时膜脂过氧化反映剧烈。浸种期间丙二醛含量最高,因为浸种处理打破了种子休眠,内部活动加剧,产生了有毒和无用代谢物,种子受到的伤害也随着出芽率的上升而升高。伴随着种子大量萌发,第2天出现下降,之后趋于平稳,清水浸种末期曲线上升,可能是因为种子随着时间加长受到病菌侵染霉变,内部毒害物质上升所致。
上一篇:论自私(上)(1) 下一篇:谈江苏淮北地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