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会计职业女性人才现状及对策
2016-11-15 01:04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浅探会计职业女性人才现状及对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我国会计职业女性人才现状特点是:职业女性化明显、从
摘要:我国会计职业女性人才现状特点是:职业女性化明显、从业人员低学历的“女重男轻”与人才结构的“女轻男重”、女性领军人才缺乏等现象,暴露出经济生活中会计职业秩序的不和谐,也给会计队伍人才的合理布局增加了难度;通过分析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女性会计人才 特点 原因 对策
一、我国会计职业女性人才现状
1.会计从业人员女性化特征明显。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女性化是指一定时期内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的性别结构呈现出女性人数已占优势的状况。在我国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的性别结构基本特点是,女性人数不但在会计行业中从业人员占到了绝对的多数,而且与全国人口、国民经济各行业比较,女性从业人员的比重仍具有相对较高的特点。据国家财政部统计,2005年,全国会计人员达1200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670万人, 女性从业人员占到全部会计人员总数的56%;当年全国人口中女姓所占比例为48.47%,国民经济各行业从业人员中女性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是45.71%。这一情况表明,近年来,中国会计职业从业人员中女性不仅在数量上占到了绝对的多数,与全社会中女性及其从业人员的相比,其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我国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已出现了明显的女性化特征。
2.会计队伍女性人才比例偏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从业人员中女性学历明显偏低。目前我国现有1200多万财会人员的学历中,不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的大约占50%,其中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是女性,她们构成了财会人员低学历中人数众多的群体,导致了女性从业人员大量集中在低层次会计岗位上,暴露出经济生活中会计职业秩序的不和谐性。二是高级会计人才结构中女性比例明显偏低。以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性别构成为例,在全国目前近13万名具有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人员中,其男性所占比例为60.55%,女性所占比例为39.45%,女性低21.1个百分点。由于女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弱化,这给我国会计人才队伍合理布局带来了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会计职业女性领军人才缺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职业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金字塔形状构建的高、中、低端人才共同发展的人才结构为会计事业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领军人才,他们是本领域的佼佼者,影响着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但从目前看,会计行业的领军人物几乎都是男性。以
会计学术团体的权威机构为例,我国会计学会在多届领导集体中,任职女性仅占7%~8%;在领军人才方面更是如此,如2006年财政部在全国选拔和培养的3000名会计专业领军人才中的绝大多数是男性。会计职业女性领军人才缺乏,不但使女性在权威机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远远低于男性,而且在会计领域游戏规则的制订中也缺少发言权,与我国会计职业已出现明显的女性化特征是不相称的,也是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的。
二、导致女性会计人才现状的原因分析
1.性别化的择职观念的惯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会计职业普遍被认为是低风险、稳定性强的职业,而低风险和稳定性恰恰是女性的天性和特质,因而更多的女性愿意被安排到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被认为是好职业的会计工作,社会上也认同会计职业就是适合女性从事的好职业,凸显了女性对会计职业的选择优势,因而逐渐形成了“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会计工作”的社会择职观念,其惯性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进入到21世纪后,尽管会计职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职业已成为一种风险高、挑战性强、压力较大的职业,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仍然保持着对会计人员的巨大需求,在普遍的“女性比男性更适合于会计工作”的社会择职观念认同下,凭借女性对会计职业的选择优势,会计职业仍成为了多数女性的首选职业。因此,社会择职观念与市场巨大需求的共同作用为会计职业女性化积累奠定了条件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