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然/应然鸿沟:自然主义和效用主义(1)(5)
2017-03-14 01:14
导读:但在效用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的日常应用中,实然/应然鸿沟中的“是”通常指一个行动具有最大效用这一事实,而“应该”则指这行动是对的这一价
但在效用主义作为一种伦理学理论的日常应用中,实然/应然鸿沟中的“是”通常指一个行动具有最大效用这一事实,而“应该”则指这行动是对的这一价值判断。既然“产生最大效用之行动是对的行动”这一叙述就是效用原则所说的话,通常设想为这鸿沟已经被跨越了。但是从来没有一个跨越实然与应然或事实与价值间逻辑鸿沟的严格证明。所以对这个鸿沟的辩论延续至今仍未休止。
为了要澄清这个复杂的情况,我对这鸿沟建议一种稍有不同的看法。“实然”仍旧指所采取的行动具有最大效用这一事实,但我令“应然”指另一事实——即这行动是被称为、认为或界定为对的行动这一事实——而并非指这行动是对的行动这一价值判断。这样,这鸿沟的应然一边也变成事实了。所以这鸿沟也自然消失了。这是我所称的以定义来跨越这鸿沟的意义。
此外还有两点须加以澄清。第一,这生存、进步和繁荣的一般性目的并非,也不可能,由单独一个行动所达成。生命是一连串在各种层次的行动,都是从一般性目的所导出或与其有关。所以生存、进步和繁荣这一般性目的之肯定将延伸到各种较低层次的所有行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伦理:现代管理的应有追求
儒家为己之学传统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