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定义研究综述(1)
2017-06-27 01:02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善的定义研究综述(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善在三大宗教中是一种性格悲剧(社会关系)的体现,
【摘要】善在三大宗教中是一种性格悲剧(社会关系)的体现,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渗透进统治阶级的意识。在西哲的历程中善是万能的太阳,从原始的功利主义,到近现代的拜金主义是人类认识的转变;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最高目标到真、善、美系统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关键词】善;价值观;功利性;道德观念
伴随中国与
世界经济、
政治、文化等联系日益紧密,人们的道德观日益下降,可以说是士风日下。生活上腐化,情感上堕落,作风上败坏等不利于中国建设的东西日渐增长。本文通过对三大宗教、西哲、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对善做出的定义加以总结,做适当的评价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古代到近现代善的定义的回顾
古代到近现代有许多前辈都在寻找并试图给善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从世界的三大宗教到西方的先哲,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善下了定义。下面简略的回顾从古希腊时代到近现代人们对善下定义的概况:
(一)对三大宗教善的定义回顾
1.善在佛教中是个人的思想行为和对自己有益的、对他人亦是有益的,在今世是好的,在来世也是好的。教义中规定最基本的善法有“十善”之分,即“十恶的反面”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不贪、不嗔、不痴。从
心理学上将善法分为五十一种,有十一种纯粹的的善法,即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善、不害。[1]
2.伊斯兰教认为与人为善乃大善,并将善分为七大板块。即孝敬乃万善之首;慈爱子辈乃长者之本分;亲族相顾乃人性之长;善待仆人和下级;照顾鳏寡孤独;对邻居和同胞的责任;泛爱人与众生。善也指一切美好事物的名字,也可解释为服从、柔和、善处、近人等。[2]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基督教的善主要是“因信称义”。“因信称义”中的“义”可以是任何人们认为好的东西,可以是私利、某种公利、某些高尚的道德观念,也可以是神的“公义”或“正义”,这些都必须是在“信”的基础上被定义。“信”是一种判断权。因为当我们信耶酥或神的时候就交出了对一切的判断权,耶酥就成了我们是否为好人的判断者,所以对于什么是“义”,只能由耶酥给出。[3]
(二)对儒家善的定义回顾
1.儒家的给善下定义可以说是从“义利之辩”开始,但在孔子哪儿并没能得到善的定义。孔子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其中的“利”在人们心目好象早就明白,就是私利,但是“义”在孔丘那里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甚至连达到“义”的方法就只给出了一部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等都是孔子给出的一些达到“义”的步骤。孟子的“仁义而已,何必曰利”和“可欲之谓善”也只是 泛泛而谈或从人的本能方面加以说明。“义”究竟是什么,孔子和孟子都没有给出解释,这就引发了“义利之辩”。[4]
2.《中庸》时代勉强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给善下了一个定义。“义利之辩”到《中庸》的年轮,照理应给善下一个比较准确定义,令人失望的是中庸似乎有意回避这个问题,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间接的对“义”进行解释。“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宜”指合适的人际关系。(仁义)人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合宜关系,当人在自己的生存中实践这种体炼时,人的生存就进入中庸状态,在人际关系中的人应坦诚面世、人或物。如果人在发展的社会关系中能时刻对自己坦诚,那么这个人就达到了“义”,也就是最高的善,至善。[5]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对“西哲”给善下定义的回顾
1.柏拉图认为“善”是万有的向导。他将“善”作为万有的太阳,是一切理念的最高标准,也是一切行动的方法论。同时,柏拉图认为“善”又是最真的“是”,并将“是“和”“善”统一起来,二者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亚里士多德继承并发扬了柏拉图的理论。他认为“善”有多个范畴且“善”不是超越这些意义的种,善在实践中是可操作的。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将“善”与“是”对立研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