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有关养老观念的评估
1.关于“老”的说法
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1个有趣而现实的问题,农民几乎没有退休的观念,农村几乎没有“养老”1说。养老是指人到了老年时,退出劳动领域而闲居养修养。我国60 岁作为老年其的起始年龄。在我国的城市地区或实行了退休制度的城镇地区,“养老”和退休年龄基本上是同步的,1个人到了退休年龄就开始推出工作领域并享受养老津贴,进入“养老”阶段。因此,退出劳动领域是个人进入老年阶段或养老阶段的主要指标。在农村,是否退出劳动领域进入养老阶段不是以年龄为标准的。农民没有明确的退休年龄,能干就干、活到老干到老,是老年人行为的潜规则。农民没有退休的观念不是不想退休,而是现实经济困境迫使农民不能退休。农民1生的劳动时间没有办法进行精确的计算,但是可以大致的进行估计,除非农民卧病在床、身体老得动不了,农民1天不倒床,就会下地干活,或是寻求其它的门路来谋生计。因此,往往有些农民前1天还在地里干活,第2天就去世了。1些老年农民为了不给自己的儿女增添负担,只要身体允许就会自食其力,给儿女节省开支,为儿女腾出更多的时间获取货币收入。农民没有退休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第1,尽可能的减少支出。农民愿意为儿女节省负担,自已捞1份收入,儿女就少1份负担。第2,尽可能的多创造财富。身存压力,特别是货币支出压力迫使老人延长工作时间,去创造更多的财富。
“自己现在还能动,现在还不算太老。1切就依靠自己吧。上了年纪的人,重活干不了了,就想办法干1些轻的活,能养活自己的1张嘴巴就好,儿女们各自有家,各自有着自己的负担,能不给儿女们增添麻烦,就尽量的不要麻烦儿女吧。假使自己还能动,就赖在家里,什么都伸手找儿女们要的话,那也是不象话的,儿女们也都会不乐意。”x 村的老人,不管是60、70 还是更大1些年纪的老人,只要他们还能稍稍的动弹,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1种观念。大部分老人尽量做到自己赡养自己,他们认为“老”是以是否完全丧失劳动力为标准的,养老是因衰老、疾病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之后开始的。不管年龄有多大,只要能动,他们就会参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
老年人的行为受到村落内部舆论的监督、还有子女的监督。“人老了,实在是不能动弹了,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装老,装病,小病大养,自己什么都不干,什么事都去找儿女,这样子就很可恶了。”“要是老人,还健康,就不想种地了,让儿子们养着,自己则到处去闲逛,装老头,这样的老人,1点都不体恤下人,是倚老卖老的。”子女们都会喜欢、乐于接受勤恳的老人,不喜欢“懒惰的”老人。之前我们采访过的许老爹,村民就都很推崇他,都说许老爹是个勤快的老人,都希望自己家的老人也都能做到象许老爹1样。
2.“养”与“不养”
当村里的老人,到了的确需要赡养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长期以来,农民们坚守的1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便是“养儿防老。”老人在自己到了丧失劳动能力,需要救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的儿子。面对需要“养老”的老人,儿女的态度,直接决定着老人的命运。在我们的调查中,就拿上述的刘大妈来说,生活何其艰难,何况她自身的身体就有些缺陷。当我们问及她为何不去找儿子时,她也只能无奈的回答:“哪里找得着他们啊,他们不会管我的,媳妇厉害得很。”刘大妈的两个儿子、儿媳是村里有名的“狠角色。”自己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而面对需要赡养的老人却采取的是“坚决不养,老人的死活和我无关的态度。”村民们私底下也会对此有点议论,但谁也不会公开的说些公道话,以免去开罪他们。村民们认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人家的事情应该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外人也没有过问的必要。村里大部分人在面对需要赡养的老人时,家里稍稍“明白事理”的子女1般都不会采取坚决不管、不养的态度。不管他们乐意与否,在村里,不尽义务,不赡养老人的人,大家还是会颇有些议论的,不同的家庭,会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讨论,协调。来进行对老人的赡养,不管采取哪种养老方式,不管其所执行的养老标准怎样,大部分人也不能坐视老人被饿死,什么也不管。否则的话,会别人指责为“不孝”、“不讲良心。”
3.怎样养
“养老”到底该怎样养呢?村民们对这个问题又是怎样理解的呢?我们从子女、老人两个角度分别做了1些调查。“作为子女,面对年迈无力的老人,我们是应该尽1些义务的,总不能让老人饿死吧,那些不管老人的人也实在心太黑了。”“养老,就是把老人养活吧,给他1口饭吃,别让他饿死了。“养老就是不让老人饿死吧,但是老人也不能太狠心了,老找子女要钱要东西的。”“老都老了,要花什么钱呢,给1点米吃,1点油。勉勉强强的过日子就好了呀。”“老人不应该对子女有太多要求的,我们也不容易啊,作为老人应该自尊1点,不要总嫌我们给的不够多,老来找我们的麻烦。都是在坟墓边转悠的人了,安份1点度日就好了,不要那么多的讲究……”村里儿女1代们大都持这样的说法。然而作为老人,他们心中又是希望要怎么养老的呢?“儿子们只是给我1点米,1点油。年纪大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儿子们把我当作定期的1个任务,到时间了就给我拿点米过来,从来都没有空来看看我,心里很是凄凉的。有时候想吃点好吃的,也舍不得买来吃,手头上也没什么钱,也不好意思找儿子们要钱,人老了,就是没用了啊,光靠1点米粮度日,真是等于是天天的数着日子过,在1天天的等死。人老了就是1个废物了,吃闲饭的人了,衣服、被子脏了,也洗不动……。对于养老哪能还有什么期盼呢?儿子肯给1口饭吃已经还算可以了,村里骂娘骂老子的,都还有呢。”老人的回答中,似乎对养老有点满足,也似乎是有些不满。总之养老要怎么养,却是充满了1种无可奈何的现实选择。
(2)政府效能的评估
我国政府为了切实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从1991 年开始在部分农村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这1制度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甚至出现了萎缩的态势。据资料显示,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