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湖南省农

2017-09-09 03:42
导读:其他论文论文,论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湖南省农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毕业 摘要 目的:(l)了解湖南省留守初中生的一
毕业

摘要

目的:(l)了解湖南省留守初中生的一般状况、生活事件、家庭关怀度、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个性、自尊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与非留守初中生的区别,分析“留守与否”是否是影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2)分析应激源及应激中介因素与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建立留守初中生心理应激模型;(3)提供一套简单可行的针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措施。方法:以湖南省地区、县、乡(镇)为抽样框架,采用分层一随机一整群抽样方法,应用留守初中生一般情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关怀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自尊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湖南省2406名初中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Kruskal一WalliS州险验、Pearson相关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

结果:(1)除EPQ量表的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MIC只有0.019,内外向和掩饰性MIC低于0.100外,其余各量表及其分量表的Cronbach。均大于0.600,MIC在0.100一0.50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量表CFI、IFI、GFI均大于或等于0.900,除ASLEC六因子结构RMSEA等于 0.100外,其余的RMSEA<0.100,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2)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总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00),家庭关怀度低于非留守初中生(P=0.014),社会支持总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09),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非留守初中生 (P=0.01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留守初中生 (P=0.022);情绪稳定性得分比较高(P=0.020),精神质(P=0.357)、内外向(0.592)和掩饰性(P二0.447)得分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自尊得分 (P=0.001)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总均分以及各纬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初中生(P<0.05)。(3)“留守与否”(B=0.123)进入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4)生活事件(路径系数=0.08)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可以作用于消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二0.01)和家庭关怀度(路径系数二一0.02)而间接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路径系数=一0.02)、自尊(路径系数=一0.03)、消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0.07)、积极应对方式(路径系数=一0.04)、情绪稳定(路径系数=0.04)、.精神质(路径系数=0.11)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状况;家庭关怀度(路径系数=0.10)、个性中的内外向(路径系数=0.21)、情绪稳定性(路径系数=一0.83)、精神质(路径系数二一1.87)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路径系数=4.89)可以介导家庭关怀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结论:(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家庭关怀度、领悟社会支持、简易应对方式、个性、‘自尊和心理状况上存在显著的差别;(2)“留守与否”是影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一大原因;(3)个性(情绪稳定、精神质)、生活事件是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自尊是留守儿童心理应激过程的中介因素,其中消极应对方式和家庭关怀度可缓冲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自尊能缓冲个性、家庭关怀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作用,而社会支持可缓冲家庭关怀度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构方程模型

第一章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据报道,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父母单方或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留守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4],我国农村留守孩子约为2290.45万人,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湖南省 1200多万人口的劳务大军中,夫妇共同出外打工的占到1/3;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儿童的60%,形成了约180万留守儿童【5〕。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享受父母的抚慰和关爱,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一系列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或关键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生理上各个方面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而心理的各个方面虽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来说则显得滞后。该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的内部稳定状态较差、敏感、批判力不足、好胜、韧性差、自控力尚未成熟、人际关系简单化等厂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甚至会出现一些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问题。我国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6,,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农村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发生率远高于城市[7]。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因素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们更需要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遇到各种困难、冲突和挫折时,或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化解矛盾时,就更需要父母的关心、疏导、帮助和指导。而留守初中生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与父母的互动较少,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非留守初中生更高

    上一篇: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