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991年9所中国高校开始试办MBA教育,当年招生人数不足百人。19年后的2012年,我国已有184所高校可以开展MBA教育,招生总数达到3万余人。截至2012年9月,全国累计招收MBA(含EMBA)学生23.25万人,已有13.67万人获得了MBA学位。可以说,中国的MBA教育发展很快。
然而,MBA的学位热是否一定是件好事?MBA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这些问题非常值得各界人士深入思考。对于MBA培养目标,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MBA培养目标也就是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具有企业高层经理所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国内一些商学院却把MBA培养目标定位到企业家与高级经理,非常不实事求是。由于MBA是一项赚钱的教育(国内MBA的学费从5万元到20几万元不等,且呈逐年上涨趋势),许多商学院主要精力既没有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上,也没有放在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上,这很可能导致MBA招生出现类似“劣质车驱逐优质车”的“柠檬市场”现象。
2012年报2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揭晓了2012全球MBA百强排行榜。中国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入榜,其中内地唯一入选百强的中欧国际商学院排名第22位。诚然,这与中国商学院不太重视国际排名和参加国际认证体系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已是MBA教育大国,但还不是MBA教育强国。
因此,中国MBA教育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值得深思。本文拟就我国MBA培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辨正关系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旨在提高MBA培养的质量和实用性。但研究的前提基础是认为MBA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业培养具有较高知识和一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MBA源于西方,是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催生出的全方位商科教育,是市场经济文化在职业教育领域绽开的花朵。发达MBA历史长、办学经验丰富、教育体系和机制较为成熟,因此,大力引进国际化程度高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和产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是不容置疑的正确选择。但是,我们的MBA学位教育不能是国外MBA培养方法的机械照搬,也不是普通硕士生培养方式的简单移植。目前存在的两种极端倾向都是不可取的:一是盲目“洋化”,而是盲目“本土化”。
目前,一些学校热衷于从国外知名商学院聘请大量教授来华讲学,轻视本土教师的培养工作,认为外国教授更能得心应手,原汁原味;有些课程唯国外名校的教材是从,唯国际大公司的案例是举,却不顾其是否切合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状;有的学校甚至以原版教材和英语教学为自己的得意之招牌;许多学校MBA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基本是对国外课程体系的简单模仿。这种盲目“洋化”的做法既不符合中国国情,又抬高了教育成本,还可能使学生在浮躁中不能获得坚实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功底。
“本土化”是一个容易引起误会的概念。中国历来都有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但几千年重农轻商的封闭文化土壤,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是本土商学院成长的重要障碍。一些学校的MBA课程与国内普通管理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什么差别,相当多的管理类课程都被贴上了MBA的标签,且培养原则和教学方式也没有明显差异。这样的“本土化”实在是有误人子弟之嫌。
盲目“洋化”不等于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对MBA教育的要求,是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理念、思想、方法、机制等的接轨,培养国际化的商务人才。“本土化”也不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在MBA教育中机械延伸,只有革除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对MBA教育不良影响下的“本土化”才有可能探索出中国特色的MBA教育之路。而这条道路就是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国情需要,在向国外虚心学习中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教育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