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不久前,教委颁布了新编《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为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总的方向和具体框架。无独有偶,1995年1月,美国的全国学校历史科中心也正式颁布了称之为“”的历史教学大纲,重在制定“具有世界水平”的教学目标和使所有学生有平等的机会受到历史思维的培养。本文试从中美两国历史教学大纲的比较中分析中美历史教学的异同,以期能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新大纲”对能力要求的表述
高中新大纲对能力培养的阐述主要集中在“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中。教学目的提出了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总要求,而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的能力培养目标,则分层表述了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其具体表述分五个方面:
1.再认和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和历史的基本线索。 这一点侧重在掌握历史知识能力方面,包括掌握教科书中重要的历史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和重要的历史结论等。属于较低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
2.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这一点侧重在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能力方面,要求把握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在能力层次上,它高于前者。
3.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区别历史事物,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一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对已掌握或了解的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加工,得出正确结论。
4.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解释。这一点侧重在史料运用能力方面,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支持或否定特定观点。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对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正确思考。这一点侧重在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强调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地认识社会的能力。以上表述,注意了历史能力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每一项能力的表述都有其明确的针对性,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二)美国历史教学大纲对能力要求的阐述
在美国的历史科“国家标准”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历史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其中历史思维能力的论述占了很大篇幅,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国家标准”的阐释,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下列五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一:按时间顺序进行思维。包括:
1.区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
2.在历史叙述中确定其时间结构;
3.在自己进行历史叙述时建立时间的顺序,等等,共7个层次。只有具备了时间顺序感,才能阐释历史事件的联系。这属于较低层次的能力。
标准二:历史的领悟。包括:
1.重视一段历史叙述的含义;
2.确定历史叙述所表达的中心问题;
3.利用形象的资料和文学的、音乐的资料等等。历史的领悟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观察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过程,避免用当今的观点和价值标准去衡量历史。能对各类历史地图、照片和图像资料进行分类、解说。
标准三:历史的分析和阐释。包括5个方面:
1.比较或对比不同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人物、行为和制度;
2.区分历史的事实与历史的解释,把历史的解释看作是暂时的;
3.注意到各种各样的观点,评价史学家之间的争论;4.分析因果关系,包括个人的作用、思想的影响、偶然的作用;
5.对历史的必然性的结论质疑。
标准四:历史的研究能力。包括:
1.提出历史的问题;
2.获取历史的资料;
3.质疑历史的资料;
4.识别可用的记录中的缺漏,整理相关的知识和时空概念,作出正确解释。
标准五:历史的问题分析和做出决定。包括:
1.确定历史的争论和问题;
2.为解决问题、选定行动步骤而整理具有时代因素的证据,确定相关的历史前提;
3.对可选择的行动步骤进行评估;
4.制定对一个问题的立场和行动步骤;
5.评价一个决定的完成情况。
教学大纲,作为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历史教学实践提供基本依据和具体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的具体编订情况,又可以从一定角度和程度上反映出教学实践情况及历史教学的研究成果。比较中美两国的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两国的教学观念和实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着显著的差别:
(一)两国教育改革都强调了能力培养问题,认识到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新大纲把能力的培养问题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加以论述。新大纲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项目的与任务。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而能力培养对这两项任务的完成具有关键的作用,在教学目的中处于中心环节的位置,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而美国历史科的“国家标准”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而出台的。这一目标就是要到2000年使所有的学生有足够能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显然,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都对能力培养问题越来越重视。
进入21世纪,各国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这种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的较量。能否拥有大批素质全面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是能否在这场较量中取胜的关键。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未来社会的建设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知识不断积累,知识总量在数年内成倍增长,通过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受教育者掌握全部所需的知识。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的传统观念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震撼,它要求新一代的年青人靠自己的生存能力到人生的海洋里搏击风浪。可见,培养学生能力已经不是空洞命题,而是现实社会和个人生存的需求了。
(二)两国教学大纲在学科能力表述上都突出了历史学科的特殊能力,强调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思维能力。
学校教育的诸学科如语文、物理特别是抽象性很强的数学,都可培养、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有识记能力、鉴别阐释能力、表述能力等等,最重要的是历史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历史思维是历史教育培养的独具的一种思维能力。它的特殊性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学是以历史事实为对象的,是人们对过去的史实的认识与记录。过去的历史不能以本来面目在我们面前重新演现,而任何历史资料对历史实际的看法总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能力,就成为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纲能力要求的第一点、第四点和美国大纲的标准一、二都对此提出了要求。
其次,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比之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运动形式,是一种更为复杂、高级的运动形式,既有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又表现出强烈的个别性和偶然性。因此,对大量个别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抽象,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探求历史规律,是更为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中国大纲的第二点、第三点和美国大纲中的标准三、四都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表述。
最后,历史学科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运用其规律、联系现实,使历史知识产生迁移作用,是历史思维内涵的又一个方面。中美大纲对能力要求的最后一点,分别表述了这方面的要求。
(三)两国大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又有着显著的不同。
从中国新大纲的能力要求一、二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的历史教学仍比较重视历史基本知识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今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大纲强调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和概念。
在能力培养上,中国教学仍比较注重基本功力的培养,其侧重点仍是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基本能力。如对历史资料的学习与运用能力的要求,放在对给出资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上,而没有提出搜集、整理、质疑等更高的层次要求。由于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是在辩证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中国的历史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近年来的高考指向也日益显现出强调进行理论思考的趋势:注重运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深入分析历史现象;历史理论的考查向试题全面渗透。
与中国大纲相比,美国大纲则更侧重要求培养学生的比较、批判能力,注重培养建立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从美国大纲能力标准三“历史的分析与阐释”及标准四“历史的研究能力”,可看出美国历史教学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读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美国教学强调不能单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一种权威性的结论或解释,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史料,要让他们阅读大量的课本以外的历史著作、文献,并向他们介绍多种多样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学生在阅读运用各种史料,接触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的同时,要让他们思考:这些材料是由什么人、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其可靠性、权威性如何?这些材料是对整个事件进行叙述的全部依据吗?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反映出怎样的立尝利益和观点?这种对历史的研究与探索,将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记叙是人为的产物,理解过去的评判往往是暂时的、有争议的,理解历史研究是批判性的思考、探索。这种学生积极参与的研究,将会养成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不盲目崇拜权威,敢于质疑、挑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所起的,是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区分有关的历史背景、前提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哪些是不适当或不相干的分析,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掌握面对陌生的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学者根据亲身体验指出中美两种教育机制下培养出的学生有一个最明显的差别:科研活动中创造力的差别。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理论修养水平也较高,如果单凭书面的课堂的学习成绩,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科学研究的实践领域中,中国人却不如美国人思维活跃和富有创造力。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呢?从中国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中国的历史教育,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识记、理解与表述历史以及观察分析问题,这有着值得肯定的一面,会给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矗但现代社会的发展证明,国家建设不仅需要理论家,更需要大批富有开拓探索精神的实践家、发明家,而中国大纲在如何鼓励学生批判辨别、引导学生探索开拓方面,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这就容易使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向内向学者型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相比之下,美国历史教学在这方面的意识值得我们参考。
当前,我国历史教学的改革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能力素质不高,教材编写改进步子不大等等。但培养学生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趋势,绝不能因客观条件和学生表现出的“实际”能力水平的限制而放弃教学改革的尝试。实际上,基于传统的观念,人们往往对学生的能力潜力估计过低。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思维水平已接近并达到成年人的水平,特别是在知识传媒发达的今天,除学校教育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递渠道获得大量知识经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刺激与引导,完全有可能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有些看似高深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果维茨基坚信: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由此可知,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是有效的教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和其他各学科教学改革一样,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