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韩国“三一”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2014-02-07 01:10
导读:历史学论文论文,浅议韩国“三一”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韩国;“三一”独立运动   【论

  【关键词】韩国;“三一”独立运动

  【论文摘要】
通过对韩国“三一”运动资料的分析,诠释了“三一”运动在韩国近代史上的主要意义及对中国抗日斗争产生的激励作用。

  1910年日本吞并了韩国,变韩国为殖民地。在吞并韩国后,日本对朝鲜半岛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使韩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韩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919年3月1日,韩国爆发了全国性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三一”独立运动。虽然此次运动最终在日本殖民统治者的血腥镇压下,以失败而告终,未能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但它却是韩国有史以来首次展开的大规模非暴力民族斗争示威活动。它不仅是一项民族运动,也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对内和对外显示出韩民族运动的一元化、大众化和非暴力化的壮举。现在,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诠释一下“三一”运动在近现代韩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一、“三一”运动促成了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在“三一”运动的鼓舞下,各阶层的人民纷纷加入反日斗争的行列中。学生用罢课,工人用罢工,农民用抗税等一系列活动,展开了反对日本殖民者的斗争。连一些原先被日本殖民统治者以金钱爵禄所笼络的贵族也投身运动中,表示“欲捐衰躯以赎前愆”[1]。据,在韩国,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浪潮席卷了218个郡县中的211个郡县,各地游行集会达1500余次,参加者超过200万人。[2]与此同时,一直活跃在中、韩、俄边境地区的韩国各独立运动团体及韩国独立军也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开展反日复国运动,有些地区还发展成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
  “三一”运动的失败,也使爱国志士们意识到这场全民性的反日斗争,由于没有融合成一股有领导有组织的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缺乏先进、坚强的领导力量,由此导致失败。因此,他们决定成立临时政府。1919年4月11日,在中国的韩国志士在上海成立了临时政府。随即,4月23日,韩国国内的爱国志士也在汉城成立了临时政府。同时,在俄国海参崴的韩国临时政府也宣告成立。为了便于,同年9月11日,临时政府在上海开会,决定将在汉城、上海、海参崴的三个临时政府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韩民族的完全独立为目标,开始寻找和探索光复祖国的方略。可以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三一”运动的产物,它使“三一”运动更组织化,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三一运动的最大成果是促成了韩国临时政府的建立。[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三一”运动推动了韩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三一”运动的高潮从3月延续到5月,历时两个月时间。虽然最终被日本殖民者镇压下去,但韩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气节和革命意志,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为继续巩固其殖民统治地位,日本统治者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在、、政策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整。政治上,以“文化政治”代替“武断政治”;在经济上,废除了先前压制韩国民族资本发展的法令,允许韩国人自由设立公司,推动了韩国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韩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进而扩大并增强了韩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在文化上,以前日本的“武断政治”使韩国的思想文化界呈现一片凋零景象,在“三一”运动的冲击下,日本政府被迫推行所谓的“文治”,一批韩文报刊获准发行。自三月一日以后,“有《独立》、《自由》、《晨钟》等,或以眷写或以印刷,日传万纸,不知其从何落来。”[4]这些报刊大都以救亡启蒙为已任,宣传思想和制度,这对启发民智,进一步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这些报刊的出现标志着韩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总之,在三一运动的冲击下,日本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或多或少都作了一些让步,这些政策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了推动韩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作用。
  
  三、“三一”运动增强了韩民族的凝聚力

  
  韩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在其1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韩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在近代,韩国传统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使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内在有机凝聚力很差,对整个社会而言,就如“一盘散沙”。到了近代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的生存及发展都面临严峻的考验,逐渐丧失独立,民族凝聚力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韩国出现了增强其民族凝聚力的资产阶级运动,它采取宣传鼓励的方法,提高了普通国民的独立意识。爱国启蒙思想的酝酿、萌芽和,唤起了韩民族凝聚力的复兴。在日本吞并韩国的最初十年中,韩国人民也有过反日斗争,期间也有过农民和义兵的大规模的起义,但这不足以动摇日本的统治,韩民族蕴藏着的独立潜能有待进一步地组织。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一”运动后,韩国民族凝聚力开始成熟,表现出有计划的暴力反抗和武装斗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领导机构也由秘密结社转向公开组建政党和临时政府,从而大大加强了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所以,尽管“三一”运动后,日本当局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某些对韩统治政策,但韩国人民仍然不妥协地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团结全民族,以积极的武装斗争来争取祖国的解放。
  因此,可以说,“三一”运动是韩国民族凝聚力成熟的标志,也是韩国独立运动的一个高潮。它使全民族走向觉醒和自信。于是,从爱国大臣消极绝望的自杀到爱国志士刺杀日寇的义举,从简单的示威游行到组织军队开展武装斗争,都反映出了独立运动影响下的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四、“三一”运动对中国抗日斗争运动有着激励作用。
  
  自19世纪末日本踏上亚洲大陆以后,中国人民也同样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迫害,对自己的邻国——韩国人民的反日斗争是充分理解和同情的。“三一”运动爆发后,当时中国的各大报刊,如《每周评论》、《申报》、《大公报》等,都及时报道、评述了韩国的“三一”运动,以《申报》为例,从1919年3月5日,该报首先发表了有关“三一”运动的第一条消息,直到1931年9月,都大量详尽地报道了韩国独立运动的情况[5]。通过这些报道,一方面使更多的中国人了解韩国“三一”运动的真相,韩国人民在争取独立自由中表现出的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对两个月后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五四运动中,中生们在天安门发表的宣言中,就赞扬了韩国人民谋独立“不得之,毋宁死”的不屈精神,各地学生上街演说,以韩国亡国的惨状警示国人的同时,也以韩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激励国人;[6]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报道,体现了中国人民从道义上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同情和支持。“三一”运动后,在中国成立的韩国临时政府和各种救国团体,以各种方式开展对日斗争,期间都得到国民政府及各界爱国人士的同情和支持。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由此,可以看出,韩国“三一”运动不仅唤醒了韩民族的觉醒,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韩国民众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鼓舞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决心行动起来,打倒卖国贼,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因此“三一”运动对中国的抗日斗争运动有着刺激和激励作用。它不仅向世人显示了韩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也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要想获得独立,必须通过自己的奋斗,并联合全世界各革命团体共同战斗而取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三一”运动的爆发,唤醒了韩国人民的觉醒及自信,鼓舞了韩国人民的斗志,促成了韩临时政府的正式成立,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向世人显示了韩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激励着世界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而进行英勇地斗争。“三一”运动是韩国独立运动的一个转折点,是韩国历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反帝爱国独立运动。
  同时,“三一”运动精神就是全体韩民族向往祖国独立自由的爱国精神,韩民族在国家独立以后,不管是北韩还是韩国,每年到了三一节这一天,总是要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通过这些纪念活动,让后人继续发扬和继承“三一”独立运动精神的,让韩民族的独立爱国精神世代传承!
  
  【参考文献】
  [1]引自《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中《三一运动与五四运动之比较》,第173页——177页
  [2]引自《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中《三一运动与五四运动之比较》,第173页-177页
  [3]引自《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中《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第179页
  [4]引自《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中《三一运动与五四运动之比较》,第173页-177页
  [5]引自《韩国独立运动史学术会议》中《三一运动的历史评价》第45页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6]引自《韩国独立运动血史新论》中《三一运动与五四运动之比较》,第173页-177页
    上一篇:论彼得一世改革中的国内阻力问题探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