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后妃与宋代政治(2)

2014-02-14 01:27
导读:英宗高皇后,其母乃仁宗曹皇后姊。所以“后少鞠宫中。”其弟士林,供奉内殿崇班久,帝欲迁其官,为后谢绝;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其从父遵

  英宗高皇后,其母乃仁宗曹皇后姊。所以“后少鞠宫中。”其弟士林,供奉内殿崇班久,帝欲迁其官,为后谢绝;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其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其官,被严词拒绝。高宗时,澄清蔡卞等在高皇后死后的不根之谤并暴其罪后,“褒录后家,赠曹夫人为魏、鲁国夫人,弟士逊、士林及公绘、公纪皆追王,擢从孙世则节度使。他受恩者,又十余人云。”
  神宗向皇后,生前严厉控制族党邀恩,认为这是“以私情挠公法,一不与。”去世后徽宗“追念不已,乃数家恩两舅,宗良、宗回,皆位开府仪同三司,封郡王。而自敏中以上三世,亦追列王爵,非常典也。”朱皇后(哲宗生母)的生父、后父、养父“皆至师、保。”
  哲宗孟皇后,不为族党谋私恩。死后,高宗“推恩外家凡五十人。”
  徽宗郑皇后,被掳北迁,5年后崩于五国城。绍兴七年,高宗始知徽宗与后皆死。“高宗大恸。诏立重成服,谥显肃。后亲族各迁官有差。”韦贤妃“从上皇北迁。建炎改元,遥尊为宣和皇后。封其父安道为郡王,官亲属三十人。”绍兴十九和二十九年,韦太后70和80大寿,其亲属两次迁官一等。去世时,“亲属进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
  钦宗朱皇后,亦死于北方,但“不知崩闻。庆元三年上尊号,谥仁怀……推恩后家十五人。”“兄二人:孝孙,靖康中以节钺换授右金吾卫上将军,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孝章,一日孝庄,官至永庆军承宣使,卒赠昭化军节度使。”
  高宗邢皇后为王妃时被北掳,“王怜之,及即位,遥册为皇后,官后亲属二十五人。”吴皇后被“追王三代,亲属由后官者三十五人。”
  孝宗夏皇后,“亲属推恩十一人。”谢皇后,“亲属推恩十人。”弟渊,从武翼郎开始,光宗、宁宗朝步步高升,直至保信军节度使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夏皇后崩,“遗诰赐渊钱十万缗、金二千两、田十顷,僦缗日十千。后累升三少,封和国公。嘉定四年薨,赠太保。”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宁宗韩皇后,父同卿,由知泰州升扬州观察使;母庄氏,封安国夫人。杨皇后,其兄次山,“官至少保,封永阳郡王。次山二子:谷封新安郡王,石永宁郡王。自有传。侄孙镇,尚理宗女周汉公主,官至右领军卫将军、驸马都统。宗族凤孙等,皆任通显云。”
  理宗谢皇后,在尊为太后后,父、祖、曾祖皆封为王。“宗族男女各进秩赐封赏赍有差。”
  度宗全皇后,在咸淳年间被“追赠三代,赐家庙、第宅。弟清夫、庭辉等一十五人,各转一官。……推恩姻族五十六人,进一秩。咸平郡夫人三十二人,各特封有差。”杨淑妃乃亡国殉难者,咸淳三年,进封淑妃时,“推恩亲属幼节等三十四人进秩有差。”
  可见对后妃亲属给以尽可能多的荣宠是宋朝坚定不移的国策和传统。
  但是,实质性的权力是不会交给外戚的。如仁宗皇佑二年闰十一月,“诏后妃之家毋得除二府职任。”后妃族人是不能随便与朝廷官员往来的,如哲宗元符元年二月戊辰“吏部郎中方泽等坐私谒后族宴聚,罚金补外。”也不允许有人利用与后妃家的婚姻关系谋取官职,如治平四年神宗上台才半年,“秋七月庚辰,诏察富民与妃嫔家昏因夤缘得官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宋代对可能的外戚干政问题采取的是外松内紧的控制策略。
  第三,强大的文官格局使后妃擅权在制度内空间狭窄。宋代的制度使以宰相、枢密使为代表的文官们一直是在与赵氏共同坐江山,皇家对他们十分优容,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愿任何势力扰乱这一统治秩序——每当皇权受到某种威胁或潜在威胁(包括后妃的威胁)时,他们都坚定地比较一致地站在皇帝和秩序一边,有力阻遏后妃特别是太后们企图完全享有最高权力的企图。
  在两宋的上,首先是吕端在真宗即位前夕挺身而出先软禁有异谋的宦官王继恩,接着又说服动摇中的李太后,同意太子真宗即位。在“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时,吕端却“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吕端不仅人事不糊涂,而且其胆识和果断为后来的宰相树立了榜样。仁宗年间事更多,但寇准、冯拯、范仲淹、王曾、鲁宗道、晏殊、薛奎等人在仁宗与太后刘氏(此人当时以褒宠拉拢获得了王钦若、曹利用等在人数上居于少数的奸佞的支持)的关系中坚定站在幼弱的仁宗一边,毫不犹豫地阻止着刘太后的擅权企图。张揆在仁宗时担任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判太常寺,“一日,进读汉《马后传》,至服大练、抑止外家,因言:‘今妃族太盛,不可不裁损,使保其家。’帝嘉纳之。”可见君臣是有共识的。明道元年(1032年)北宋宫廷发生两个重大事件,首先是仁宗生母李宸妃可疑而死,刘太后说这是“一宫人死”,拟简单出葬了事。但宰相吕夷简坚定站在宸妃和仁宗一边,甚至不惜与太后正面冲突:“初,章献太后欲以官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廉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丧用一品礼,殡洪福院。……”接着是该年8月,内宫莫名地发生大火,连烧八殿,靠小黄门王守规“独先觉,自寝殿至后苑门,皆击去其锁”,才带着仁宗逃至延福宫。惊魂未定的仁宗对执政大臣们说:“非王守规引朕至此,几与卿等不相见。”火灾后的首次早朝,对太后保持警惕的宰相吕夷简以强硬的方式向太后表明了他坚定拥戴仁宗的态度:“百官晨朝,而宫门不开。辅臣请对,帝(仁宗)御拱宸门,追班百官拜楼下,宰相吕夷简独不拜。帝使问其故,曰:‘宫廷有变,群臣愿一望清光。’帝举帘见之,夷简乃拜。”由于刘太后权势很大,所以吕夷简此时显示的决心和胆量是超过当年吕端的。钱惟演在仁宗即位后任枢密使,此人好攀附,先附丁谓排陷寇准,后见丁谓在官场形势不妙,又将丁氏挤走。后还与刘太后结成亲戚。“宰相冯拯恶其为人,因言:‘惟演以妹妻刘美,乃太后姻家,不可预机政,请出之’。乃罢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即日改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冯拯的矛头所向是很清楚的。“禁中卫卒夜变,帝旦语二府,奖张贵妃扈跸功。夏竦即倡言:‘当求所以尊异之礼。’(三司使、端明殿学士)张方平闻之,谓陈执中曰:‘汉冯健仔身当猛兽,不闻有所尊异;且皇后在而尊贵妃,古无是事。果行之,天下之责,将萃于公矣’。执中瞿然而罢。”即使是皇帝的意思,张方平也要抵制,而且能够成功。又比如没有儿子的哲宗去世,太后与宰相等大臣商议谁即位的过程也能有力证明宰执大臣们的分量:“元符三年正月乙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章悖厉声对日:‘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皇太后日:‘神宗诸子,申王长而有目疾,次则端王当立。’悼又曰:‘以年则申王长,以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立。’知枢密院曾布曰:‘章布未尝与臣等商议,如皇太后圣谕极当’。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相继曰:‘合依圣旨。’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悖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宋代有许多后妃的废立皇帝都要主动找宰相商议决断。太后也难以钳制宰相。
上一篇:谈阎锡山“村治”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