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3)

2014-02-20 01:29
导读:但总体观之,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近代世界观具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这时期,士大夫阶层及其他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很肤浅,严重影响

  但总体观之,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近代世界观具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这时期,士大夫阶层及其他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仍然很肤浅,严重影响了其“睁眼看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虽然有了对外部世界的史地认识,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但中国的士大夫依然固守上的传统世界观,其内心深处的华夷对峙的情节依然没有消解。翻阅鸦片战争时期这些先进士人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并没有西方文明看作足与华夏文明对等的文明体系,也没有视西方国家为真正平等独立的国家,华夏文化的优越感、天朝上国的意识仍根植于他们的文化思想。如魏源在《海国图志》第七十四卷《释五大洲》中,对世界中心问题进行了考辨,他先是否定西方图说把地球分为欧、亚、美、非、澳五大洲的说法,认为世界分为四大洲,接着又论证了在这四大洲中,亚洲是最优越的,最后又论证了中国在亚洲是最优越的,从而得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优越于其它和国家的说法。无独有偶,徐继畲在《瀛环志略》第一卷中,仍标榜中国为“伦物之宗祖,而万方仰之如辰极”,并说“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先进上人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同时,依然受传统华夷观念的潜在影响。由此,对中国外部世界仍然仍冠以“海国”、“瀛环”、“四裔”之类的华夷观念下的老名称,对西方先进科技还是附以“百工技巧”、“艺技”、“奇器”等称谓。传统世界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这时期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基本局限于对世界史地的描述上,而未能更深入地对西方文明进行分析和探察,也就不是以从整体上改变国人对“天下”、“世界”的认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朝野上下又回复到往日的苟且状态中去了,极力避免谈论“西洋”事情。对此,林则徐不无讥讽地说,“大有雨过忘霄之意。”此时介绍世界史地的著作在国内的流传和影响也十分有限。《海国图志》问世后未能及时得到认同而广为,更遭到清政府的无端扑议。据有人推测,在战后20年间五次印刷,仅印了1000册左右;而《瀛环志略》则只在1850年承印过一次,还被时人指责、诋毁“颇张大英夷”。直到19世纪下半叶,《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介绍世界知识的著作才开始在国内受到重视并流行起米。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近代中国整体性世界观的滞后,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损火,致使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脚步异常沉重。鸦片战争后,晚清统治者、其他一般士大夫和大多数中国人更是沉浸于传统的世界文化观,仍停留在华夷分立的世界里,难以自拔。鸦片战争后,从华夷观念出发,清王朝仍坚持其传统的制夷策。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各国纷纷前来要挟,企图从中分一杯羹。道光帝从华夷观念出发,坚持实行“持平”外交;在随即签订的一系列《南京条约》附属条约中,清朝官员也是站在从天朝朝贡体制的立场,结果给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这种状况,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才有所改变。随着中国的惨败和西方东渐的进一步深化。上层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才明显意识到世界一体化的存在,认识到近代中国正面临着全新的世界形势。
  世界近代化的表明,“后发”近代化国家在其开始启动近代化进程时,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才促使“现代性”觉醒并在社会内部传播和渗透的。日本学者富水健一在论及非西方后发展社会出现近代化的条件时,曾提出了著名的“四个命题”,其中第一个命题即认为:“非两方后发展社会现代化的第一个条件,就足通过与本国文明完全异质的、作为外来文明的西方文明的输入,使脱离本国传统主义的精神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支持。……输入产生现代化的原动力——科学革命、市民革命、产业革命”,而摆脱传统主义。实际上就足:非西方国家要想实现近代化,除了输入有形的物质文明外,首先应实现世界观的转变。
  确实如此,近代中国在早期近代化的启动之际、学习吸收西方文明之前,首先必须摒弃的就足传统的世界观,同时对西方文明进行科学而客观的估价,树立新的世界观,主动地加入世界新秩序。如此,中国才能真正地走出传统、迈向近代化。但回眸历史我们发现,近代中国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非常困难的,近代世界观的形成更不足一帆风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中国近代化的延误,其制约因素固然及其复杂,但近代“前史”时期,统治阶层未能妥善处理好中西关系。导致近代世界观的形成滞后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16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这300余年间,中国而对早已传人的世界知识充耳不闻,闻而不化,仍然陶醉于“天朝上国”的泥潭中。历经长期反复的认识,甚至是几代人的探索,直到鸦片战争后,中国才对激变的近代世界形势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才开始接受新的近代世界观。但已错过了开启近代化的良机,延误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因此,研究探索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成败原因,更应把目光投向近代“前史”时期,投向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考察中国近代世界观的形成情况,实际上这是决定中国早期近代化成败最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
上一篇:关于万州余家河墓地发掘主要收获及其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