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民族结构 共赢 历史 多民族国家
论文摘要: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结构,属于典型的粘着型结构,无论哪一个民族,都难以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分离出来。
2008年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和2009年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的先后发生,使国内外十分关注中国的边疆民族问题。二战结束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西方殖民国家的民族纷纷独立,建立许多独立的民族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东欧解体,也建立众多的民族国家。中国会不会像前苏联、东欧国家一样四分五裂?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民族关系,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都是稳固和谐的。
从历史上看,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例如我国的新疆地区,古称“西域”,自西汉以来,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设“使者校尉”地方官员统领之,后“使者校尉”改称“护鄯善以西使者”。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治理西域全境,西域各地的首领和主要官吏均接受西汉赐予的印绶。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开始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新疆成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东汉王朝时期,西域先设“西域都护”,后置“西域长史”,继续行使对天山南北各地的军政管辖。此后,在近二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中原王朝都在新疆设立行政军事机构,管理天山南北。虽然期间也曾出现过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很短暂。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新疆建省,是清朝政府对历朝各代治理新疆的一次重大改革,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中国各民族的构成结构基本上是粘着型结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民族构成紧密程度来看,可分为松散型结构与粘着型结构。所谓松散型结构,即一个国家中的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文化体系,行政区划以联盟或联邦形式组成,民族或族群边界比较清楚。比如,某共和国的居民以主体民族占多数,自主性较强,可聚可散,能合能分。前述前苏联、东欧等组合成国家大多如此。所谓粘着型结构,即国内各民族在长期历史的发展中,形成大杂居、小聚居局面,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没有明确的族群边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是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接触、迁徙、融合、涵化的结果。中国各民族的构成结构基本上可说是粘着型结构。松散型结构的国家中,由于各民族之间关系紧密程度较低,能聚能散,因而无论国家是否强弱,各民族分离或分裂的可能性都较大。而属于粘着型结构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难解难分,经济和文化上连成一体,每一个民族都难以从国家中分离出来。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结构,属于典型的粘着型结构,无论哪一个民族,都难以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分离出来,稳定性很强。比如,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新疆各民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书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的辉煌篇章。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新疆落后的社会状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也得到不断发展。目前在新疆,各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其他民族地区的状况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中央所强调并受到各民族干部、群众强烈拥护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是中国各民族几千年不断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也是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主要基础。各族人民居住在一起既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自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新疆有13个世居民族,实际居住在新疆的民族成分共有47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有力促进了新疆各项事业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纪之交,党中央又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民族地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疆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