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内蒙古 蒙文书籍 搜集保存 历史痕迹
(论文摘要)本文在探寻内蒙古地区个人和机关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历史痕迹的同时,着重记述了建国后国家重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了搜集保存蒙文古籍的工作,及其得到各界的热情帮助,取得了巨大成就。
蒙古民族在游牧文化基础上创造并发展的书籍文化,在文字、内容、形式、种类等方面独具特色,对丰富中国文化乃至全人类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在古代,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和夭灾人祸,很多历史文献散失损毁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现象才告结束。本文将概述内蒙古蒙文古籍搜集保存事业发展的历史痕迹,供蒙古学学者们参月比.万。
作为一个经营畜牧业而分散游牧的民族,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珍存在祭祖场所、寺庙、塔楼等处。[1」清代和民国时期,虽然在阿拉善亲王多罗特色楞、杭锦旗管旗章京那木林减布、乌拉特前旗镇国公嘎勒当旺楚克多尔济等富人诺颜和尹湛纳希、贺希格巴图、卓勒扎格台吉等文人的书斋中积聚有蒙文古籍,但很少有专门保存书籍的服胃公共图书馆。
在20世纪上半叶,人们建立了公共图书馆,逐渐认识到搜集保存古籍的重要性,在动荡岁月的空暇,开始搜集蒙文古籍,做出版或研究工作。具体而言,蒙古民族的改良主义先驱喀喇沁王贡桑诺尔布早在光绪28年(1902年)就在本旗创办了新式官办学校“崇正学堂”和一个小图书馆。关于这个小图书馆,崇正学堂的首届学生吴恩和在题为《贡桑诺尔布》的回忆文章中写道:“与此同时,贡王还拿出一批钱来,在北京购买了一批《图书集成》、《佩文韵府》等大部头珍贵书籍,在王府西跨院开辟了一个略具规模的小型图书馆,专供各校师生和旗衙门内的行政人员阅读。”C2J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其后,贡桑诺尔布官办学校的学生特睦格图在北京创办出版社,在做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同时,也搜集、整理、印行了许多珍稀的蒙文古籍。例如,有《蒙古黄金史纲》、《蒙古秘史》、《圣忏悔灭罪大解脱普闻成等正觉胜庄严大乘经》、《往生北方香拔拉愿文》、《蒙文心经》、《汉名十轮王佛咒》,克什克于1927年创办的蒙文学会在该会《总则《蒙古源流》等。〔3〕在内蒙古东部,卜和》第六款“研究部分”详细规定:“要全面研究:1.历史与地方状况,2.风俗习惯,3.盟旗演变始末,4.宗教传入原因,5.畜牧学、农学及医学、兽医学,6.其他与蒙古民族有现实大用之学问。”[4〕随后即按照规定开始工作。例如,1932年从德国领事馆抄录了《蒙古源流》,1937年出版了《泣红亭》、《二十一救度母礼拜及七支》、《蒙文心经》、《白伞盖陀罗尼及赞颂》等书籍。
同二时期,在内蒙古西部,德王于1937年建立了伪政权“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其“蒙古文化馆”在继承原绥远省立图书馆的基础上,搜集了相当多的书籍。对此,包忠信在《文化专刊》第3期上发表的《本馆创立周年纪念会上一年馆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