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大豆去皮浸油有利于油厂、饲料厂、养殖户--三赢

2014-11-20 01:01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大豆去皮浸油有利于油厂、饲料厂、养殖户--三赢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最初的制油工艺是将大豆破粒压片(制坯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最初的制油工艺是将大豆破粒压片(制坯)常压蒸汽处理后经人力压榨出油,随后改用水压机为压榨动力。该法出油率低而饼残油高(8-10%) ,且往往因加热不足而不能将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充分破坏。机械螺旋榨先将生豆坯用加压的间接蒸汽加热(120--130t,蒸炒)再经螺旋压榨,所得“豆饼”呈瓦片状。螺旋机榨使制油加工连续化,且因加热和压榨强度高,饼残油可降至4-5%9出油率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因片面追求出油率也会出现过度加热导致美拉德反应,使氨基酸失效,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溶剂浸出制油工艺使豆粕残油进一步降至‘0.5-1%。由于浸出制油工艺过程中的热处理较易控制,豆粕质量也较易达到稳定。去皮浸出则是浸出制油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在美国,五十年代开始出现浸出制油工艺,随后转向去皮浸出。目前,在美国加工的大豆,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先去皮、后浸出的工艺,机榨加工大豆估计不超过1%。螺旋榨油机主要用于浸出前初榨花生、油菜籽、棉籽等高含油种籽。中国于八十年代中实现由压榨法向浸出法的转变。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弓}入去皮浸出工艺,‘2001年去皮浸出的日加工能力估计己达1.5万吨以上。图1所示为去皮浸出法加工大豆的一般工艺流程。清理过的大豆先经初步干燥(降低水分1一2个百分单位)或适度加热(20一30分钟缓慢加热至600C,然后迅速加热至850C),使豆皮与子叶易于分开,再经破粒、风选,分离豆皮。去了皮的子叶经保温软化、压片后,即进入溶剂浸出过程。浸出豆油后,还需经过进一步加热,以排除残留溶剂(脱落)并钝化抗 胰蛋白酶等影响豆粕利用的有害因子,豆粕加热程度掌握至关重要,脱溶工艺的一个关键环节 是用常压直接蒸汽在依逆流原理(含溶济的湿粕)自上而下,直接蒸汽自上而下,在设定的温度(一般为72-80度)水分一般为18-23%)、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条件下排除溶剂,钝化抗胰蛋白酶,再经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1050C)冷却。该工艺可有效地破坏抗胰蛋白酶等有害因子,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赖氨酸的有效性,比之传统的加热处理方法所生产的豆粕质量高而稳定。其尿酶活性(相对反映抗胰蛋白酶活性,是评价加热不足的指标,超过0.4表明加热不足)可接近于零,而KOH溶解度(评价加热过度的指标,低于70%表明加热过度)可高达85%以上。为了节省能耗和溶剂,新近的工艺在直接蒸汽处理前先用温和的间接蒸汽进行‘预脱溶’,或在溶剂浸出前增加一道挤压膨化工序(图1) o用上述工艺生产的产品是去皮豆粕。如用户要求含44%蛋白的“普通”豆粕,制油厂需将豆皮加热、粉碎后,按比例重新搭配到去皮豆粕中,并混合均匀。因此,对于现代化的去皮浸出工艺来说,带皮的“普通”豆粕并不普通,而是经过再加工的产品。为此,本文中将使用“带皮豆粕”一词来表示不去皮加工的产品或去皮制油后又重新将豆皮粉碎,混入去皮豆粕的产品。先去皮、后浸出,首先是制油工艺的需要。豆皮主要由种皮组成。种皮含粗脂肪仅1%,含蛋白8.8%(表1)。加工中分离出的豆皮约占大豆重量的8%,占大豆体积的10%。去皮后浸出,可以使加工厂产量提高10%。与此同时,溶剂的消耗也相应减少。目前加工一吨大豆的溶剂消耗为0. 5-3kg,一个日处理1000吨的大豆油厂可因采用去皮工艺,每天相对节省溶剂消耗50 - 300kg。一不仅降低加工费角,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组分占整粒大豆%蛋白%脂肪%灰分%碳水化合物%整粒大豆100.040.321.04.933.9子叶90.342.822.85.029.4种皮7.38.81.04.385.9胚轴2.440.811.44.443.3
去皮浸出,对动物 饲养来说。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饮料,豆皮的主要组分是细胞壁或植物纤维,不能或很难被鸡,猪等单胃动物消化吸收,但可很好地为反刍动物 及其它草食动物所利用,在在加工过程 中把种皮与子叶分开,形成去皮豆和豆皮两个产品 。饲喂不同动物,做到了各得其所,物尽其用,下面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及营养成分表2所列为美国“全国油料籽加工者协会”(National Oilseed ProcessorsAssociation,简称NOPA)制订的带皮豆粕与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中国正在修定豆粕的质量标准,预计将增加去皮豆粕一项,并采用KOH蛋白溶解度作为评价豆粕加热过度的指标。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设计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