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九运会交通组织经验与启示

2014-11-29 02:03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九运会交通组织经验与启示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九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涉及到方案拟定
摘要:本文系统总结了九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涉及到方案拟定的过程,交通组织策略、车辆通行证的发放、方案的实施等。希望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能够对类似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有所启发。  关键词:交通组织交通总量控制车辆通行证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下称“九运会”)于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在广东隆重举行。本届全运会实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成绩”的目标,同时也展示了广州交通的崭新面貌。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广州赛区除了承担大部分的比赛项目外,开幕式及闭幕式也分别在广州市区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举行,交通压力非常巨大。从九运会开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广州市的交通状况来看,交通秩序井然,运动员和裁判员都能顺利到达比赛场馆,特别是参加开幕式的观众和演员人数达到了10万人,吸引交通量达7000多PCU(标准小客车),在45分钟内就基本疏散完毕。应该说广州市的交通经受住了九运会的考验。本文对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经验作一总结,希望对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能够有所启发。  一、广州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基础  最近几年广州市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对外高速公路及内环路加放射线的道路主骨架路网,为九运会交通组织提供了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1999年~2000年内环路及东西南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随后又相继建成黄埔大道放射线、增槎路放射线、东晓路放射线、广园东快速路等,市区的交通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中心区机动平均行程车速由1997年的15km/h,提高到2000年底的20-30km/h。同时地铁1号线也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平日客流为17万人次,高峰日达30余万人次,也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地面交通压力。  二、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为做到保证九运会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由广州市政府和“九运会”组委会领导,经广州市建设委员会和广州市公安局主持立项,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为课题研究主编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公用事业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市市政管理局、广州市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珠江实业集团公司和市中心区交通项目办公室等单位为协编单位,成立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大型运动会期间的各项研究,及早地将交通管理介入到交通规划、交通建设中去,研究期间督促交通配套设施按照交通组织方案进行建设,对整个交通组织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个项目研究的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研究立项阶段(2000年10月)  2000年10月市建委确定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项目,由市交警支队和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共同提交了《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工作大纲》。  2000年10月25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大纲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2.《初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0年11月-2001年3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同时到国内有关城市学习举办大型运动会交通组织的经验,对九运会的两个主要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提出相应的交通设施建设建议和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提交初期报告。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  1)工作小组对九运会的基本筹备情况以及各个场馆详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重点研究场馆的周边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实地踏勘,并对两个重要场馆--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广州体育馆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对整体的路网有了清晰的认识。  2)项目小组到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经验。在北京通过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交通组织、建国50周年庆祝活动的交通组织等;在上海市学习“八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通过考察学习对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对制定九运会交通组织方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提交道路、停车场和监控设施的建设建议。  4)拟定开幕式和闭幕式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  2001年3月6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初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3.《中期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3月-6月)  根据初期报告评审意见,跟进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时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并对九运会的广州赛区各场馆进行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包括开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闭幕式场馆内部交通组织方案以及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各场馆的交通组织方案设计,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2001年6月7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中期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4.《最终报告书》编制阶段(2001年6月-9月)  根据中期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和设施的建设情况,修改完善开幕式、闭幕式和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根据九运会组委会提供的最新赛事安排等,制定运动员、裁判员的往返比赛场馆路线交通保障方案。  结合相关的活动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检验和完善,如2001年7月11日、7月14日针对广州体育馆落成后的首次大型演出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广州体育馆中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提交交通运作评估报告。2001年9月22日九运会主会场--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落成庆典晚会,是开幕式交通组织的一次演练。项目组对本次晚会的交通组织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同时项目小组又于2001年8月到北京观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交通组织,为九运会的交通组织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001年9月28日,《九运会交通组织实施方案研究(最终报告)》通过了市建设科技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5.实施、完善、评估阶段(2001年10月-11月)  本阶段主要是将《最终报告》提出的方案具体实施,并跟踪评估,加以完善;同时做好交通组织的宣传工作和编制《交通指南》手册。  结合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01年10月5日的九运会开幕式彩排、11月8日的九运会开幕式预演和11月11日的九运会开幕式3次大型活动,进行了跟踪调查,并都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对2001年11月23日和11月25日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九运会闭幕式预演以及闭幕式进行了跟踪调查,提交了交通运作评估报告。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  1.目标  1)确保“九运会”期间各大赛场交通的有序畅通,维持广州市正常的交通秩序。  2)确保在60分钟内疏散“九运会”开、闭幕式散场集中的人流、车流。  3)根据“九运会”赛程安排,预测各项赛程的交通需求,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实施方案。  4)为参加“九运会”的首长、来宾、代表团、裁判员以及运动员的交通引导和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提供建议。  2.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研究项目,涉及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工作中,不但要考虑技术--经济的因素,还要协调上述各方面之间的矛盾,以保证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和体现出本项目的特点,以定量、定性的交通分析和规划方法为基础,从实际出发,结合和尊重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计划,根据具体的交通需求,提出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项目和有效、可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过程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在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不同时间、不同方式的交通需求,结合有关的道路交通情况,制定九运会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策略。  2)将预测的交通需求分为时间、空间、方式、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供给方案(如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政策等),以满足实际的交通需求。  3)充分考虑九运会期间的各种活动和赛事安排,提出九运会开、闭幕式及赛事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设施设置方案及交通管制措施。  4)通过成熟的交通研究理论方法和交通分析模型,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寻求最佳方案和进行方案评价。  根据上述工作方法和过程,制定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  3.原则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优先满足重要来宾车辆的停车需求和提供快捷的疏散线路;
上一篇:燃料电池及其发展前景(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