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许多仪器和控制系统中,高速数据采集电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采集电路设计方法很多,但往往离不开A/D转换电路、数据缓存电路、控制逻辑电路、地址发生器、址译码电路等。而数据缓存、控制逻辑、地址译码等电路通常是由RAM芯片、与非门、触发器、缓冲/驱动器等构成,导致数据采集电路复杂、芯片繁多,特别是硬件的固定使得采集系统在线升级几乎不可能。很多情况下只有重新设计电路和印刷板,重新焊接和调试,造成开发周期长、成本大大增高。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应用,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好的办法。利用CPLD芯片本身集成的上万个逻辑门和EAB,把数据采集电路中的数据缓存、地址发生器、控制译码等电路全部集成进一片CPLD芯片中,大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同时,CPLD可由软件实现逻辑重构,而且可实现在系统中编程(ISP)以及有众多功能强大的EDA软件的支持,使得系统具有升级容易、开发周期短等优点。在数据采集有电路中,采用换体DMA技术不但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而且弥补了数据采集中可能丢失数据的缺陷。
1 换体DMA数据采集电路原理
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在时序电路的控制下,模拟输入开关将多达16路(单端输入)或8路(差分输入)的模拟输入信号经多路开关送至放大器的输入端,放大后由内含采样/保持电路的模数转换器AD774B转换成数字量,转换完的数字量经时序电路的控制写入两个存储体的一个(例如存储体0)中。每个存储体有4KB的容量,但实际使用中存储容量可设定为小于4KB。当计数到设定的存储空量后,控制电路产生换体信号,后续的A/D转换数据自动地存入另一个存储体(存储体1)。同时控制电路向主机发出DMA请求信号,主机响应请求后在时序电路配合下,从已存储规定数据的存储体(存储体0)中读入所存的数据。这样存储体0和存储体1交替存取,直到规定的换体次数计完为止。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2 采用CPLD实现换体DMA
CPLD的开发必须经过前期的逻辑设计、前仿真、后仿真、目标代码下载及在调试等过程,该设计过程是借助ALTERA公司的EDA软件MAXPLUS II 10.1来实现的。MAXPLUS II支持原理图输入、HDL语言输入、设计波形输入等。本设计则是将原理图和HDL语言输入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加快开发速度,又不失灵活性。本电路设计所用的CPLD芯片一FLEX10K30E。它是ALTERA公司1995年把EAB与逻辑阵列块相结合的产品,增加了许多FLEX10KA、B系列没有的新特点;FLEX10K30E内有30000个逻辑门,247576个RAM位,支持3.3V、5V多种电源,速度等级高。
2.1 数据缓存——双端口RAM
双端口RAM的核心是存储器阵列,它的读与写相互独立,有各自的时钟线、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使能端。在数据采集时,数据进入存储器进行缓存,同时CPU可以从缓存中取出数据读进计算机内存。在传统的双RAM换体方案中要实现换体,存储器芯片必须使用偶数片来交互存储;当A/D数据位数超过8位时,需要另加芯片来存储高于8位的数据。在CPLD中设计双端口RAM模块不但实现了双RAM换体功能,而且使缓存RAM的数据位数、存储量大小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