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城市近郊风景区规划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1)(2)

2015-09-29 01:34
导读:2.5风景保护及居民点调控 本次规划将整个风景区划分为宗教文化景观保护区、重点自然景观保护区、景观游览区、景观恢复区、景观控制区、外缘适度发

  2.5风景保护及居民点调控
  本次规划将整个风景区划分为宗教文化景观保护区、重点自然景观保护区、景观游览区、景观恢复区、景观控制区、外缘适度发展区6个区,又以居民点的调控为重点确立了控制人口、合理保留、产业引导的调控原则。
  规划首先利用生态、景观、视域分析成果,划定居民点调控分区,同时通过现场评价、感官分析及横向类比的居民点疏密度分析,提出景观型村落之间的合理间距和村落的适宜规模(合理的半径及户数),为居民点的调控提供具体依据。居民点主要从两个角度对风景区内的视线景观产生影响:从尚湖周边观虞山和从虞山鸟瞰尚湖。前者可以通过种植绿化带减小影响;后者必须通过居民点疏密度分析进行调控,并通过增加植物等手段,营造更为完美的自然型、生态型村落景观。
  研究中采用如下公式对居民点疏密度进行分析:
  T=S′/S
  式中:S′=N×S0/L;S=π×R2
  其中:T—村落单元疏密度(%)
  S′—村落单元建筑基底面积(m2)
  N—村落单元中居民户数(户)
  S0—户均建筑面积(m2/户)
  L—平均层数
  S—村落单元外接圆面积(m2)
  R—村落单元外接圆半径(m)
  T不同于建筑密度,可用于评价村落单元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单元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现场评价、感观分析及横向类比,当T
上一篇:大跨桥梁安全监测的技术方法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