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2)

2016-06-01 01:10
导读:1.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部分国家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衰退打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节奏,使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低速

  
  1.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部分国家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衰退打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节奏,使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低速增长区间。到2001年,占世界经济总量70%的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低迷状态,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0.3%、0.4%和1.5%;全球经济增长2.4%,全球贸易只增长0.1%。2002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仍然低速运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0.2%和0.9%。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加快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通货紧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首要任务,为此,近年来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目前政策调控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趋势。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全球贸易将增长2.9%,其中美、日、欧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6%、2.0%和0.5%。据有关方面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1%,其中美、日、欧的经济增长将分别为3.9%、1.4%和1.9%,世界经济正在从低速增长走向整体复苏。

  
  2.国内运行环境有所改善。一是投资需求不足和外贸出口乏力的矛盾明显缓解。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由1997年的8.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16.1%,2003年又增长26.7%,是1994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势头仍比较强劲。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2003年外贸出口增势也比较强劲,在2002年增长22.3%的基础上,2003年又增长34.6%,比1998年同期加快29.6个百分点。二是通货紧缩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自2002年第4季度开始,随着投资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速的加快,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开始出现回升趋势。其中,从2001年年初起,居民娱乐文化用品价格就已率先扭转下降趋势,呈现持续上涨的势头;从2002年第4季度开始,居民的居住、食品、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也先后逐步回升。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而1998年为-0.8%;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4.8%,通货紧缩趋势进一步缓解。三是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社会投资主体的信心普遍增强,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998年国有投资和非国有投资分别增长17.4%和10%,而2002年变为7.2%和25.6%,其中非国有投资增幅提高了15.6个百分点。这种趋势在2003年表现更为明显,从投资资金来源看,2003年全年预算内投资比上年下降1.5%;而国内贷款增长39.3%,加快16.9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3.5%,加快13.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强劲,2002年已占全球第一位,2003年为561亿美元,增长2.1%;自筹资金增长39.7%,加快25.1个百分点。这种变化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1998年上半年GDP增长7%,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2002年增长8%,2003年增长9.1%,经济呈现出较快增长的势头。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3.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1998年以来,投资率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34.1%逐年提高到2002年的42.2%,2003年达到4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全国有13个地区投资增长30%以上),对拉动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持续放高投资率也给经济带来一些负面。一是资源约束矛盾加剧。2003年年初以来,广东、上海、四川、甘肃等17个省区市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部地区拉闸限电的现象,部分地区铁路货运以及石油、棉花、橡胶、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也出现了供应紧张局面。二是生产能力超过有效需求规模,不仅导致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而且形成了低水平的买方市场。在600多种主要产品供求统计中,供大于求的产品已从1998年上半年的26%上升到2003年同期的85.5%,大多数工业设备利用率在60%以下。三是消费能力相对不足。2002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8.2%,成为“九五”时期以来最低值,比1999年和2000年分别低1.9和2.9个百分点,比国际平均水平低约10~20个百分点。相对投资率讲,当前消费能力仍显不足。20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17.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仍呈扩大趋势,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说明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之间不协调问题日趋严重。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整,将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对完善铁路资产经营责任制的若干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