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4)
2016-06-01 01:10
导读:4.加快四大改革。一是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结合完善出口退税机
4.加快四大改革。一是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结合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以往拖欠的出口退税,由中央财政采取适当办法逐步解决。二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税前扣除标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改革。将新增机器设备等生产性固定资产已征增值税款纳入增值税的抵扣范围,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水平。四是健全其他相关税收制度。开征房地产税(物业税),相应取消相关税费;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合并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开征车船税;适时取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和筵席税。
5.完善五项政策。一是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简化公务员工资结构,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适当拉开职务间工资差距,形成与公务员职责、贡献和资历关联度较强的工资增长机制。逐步实行规范化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不同地区之间附加津贴差距过大,完善特殊岗位津贴制度,逐步理顺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工资分配关系。二是支持完善保障制度。统筹推进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逐步解决养老保险转轨成本;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依法扩大覆盖面,逐步实现省级统筹;坚持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模式,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城镇职工扩大到所有城镇居民。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和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三是支持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要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同时,要彻底改变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实行同等政策待遇。四是支持和促进事业改革与。认真执行有关对教育投入的规定,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倾斜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投入比例,向义务教育倾斜,促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继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步和农村扶贫开发等工作的支持,逐步将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科技文化等纳入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配置,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财政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增加国债资金用于农村投资的规模。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农机制,逐步整合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渠道,确保支农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率。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