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3)
2016-06-01 01:10
导读:4.财政政策继续加大扩张力度的约束条件有所趋紧。从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指标变化情况来看,财政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财政赤字率逐年提
4.财政政策继续加大扩张力度的约束条件有所趋紧。从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债务指标变化情况来看,财政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财政赤字率逐年提高。1997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0.7%,2002年达到3.0%。2003年虽略有下降,但仍为2.7%。二是政府显性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国债余额1997年为6074.5亿元,占GDP比重为8.2%;2002年扩大到18704亿元,占GDP比重上升为17.9%;2003年这一比重预计上升到18.8%。三是政府总债务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如果考虑到未列入预算而又实际发生的政府债务和或有债务,2002年,我国政府总债务比列入预算的政府债务规模可能高出一倍以上。四是未来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深化和体系建设加快,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府隐性债务还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特别是考虑到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而且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我国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支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5.根据上述得出的几个基本结论。既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确保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实现,又要依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政策环境条件,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方向、结构、侧重点进行调整,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现形式,实现财政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一是针对当前投资和出口呈现快速增长、通货紧缩有所缓解的势头,以及财政运行风险加大的态势,有必要适时适度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适当压缩建设国债规模。二是鉴于消费需求仍然偏低,财政支持改革的任务较重,以及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现实,又有必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现行财政赤字的规模,并进一步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三是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效率,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增强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应当加快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制度。四是要通过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突出公共财政特征,统筹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之间的协调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调整和完善财政政策的建议
1.做大一个“蛋糕”。做大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这块“蛋糕”,是财政工作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蛋糕”做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才有坚实的基础,政府宏观调控效率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才有根本保障。为此,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要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不断扩大财政收人的增量,保障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目标的财力需要。
2.维持两个规模。就是今后几年财政赤字和财政债务仍将维持一定的规模。这主要是因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任务很重,财政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同时考虑到我国财政的承受能力和财政风险加大等问题,赤字规模也不宜过大;在目前经济自主增长能力逐步增强的情况下,赤字规模也没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因此,今后四年财政赤字仍将维持现行规模不变。相应地,财政债务也将继续保持一定的规模,但要注意合理调整债务结构,将债务负担率控制在合理界限内,以有效地防范财政债务风险。同时,维持一定的债务规模,也是协调货币政策、激活市场的客观需要。
3.调整三大存量。一是调减长期建设国债项目资金规模。腾出空间用于支持税制改革,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资自主增长能力的提高。同时,要调整优化建设国债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着力解决“五个统筹”的问题。二是调整财政补贴,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是将目前补贴在粮食流通领域里的财政资金,调整为补到生产环节,拿出部分粮食补贴资金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同时,要适当压缩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除对农业、环保等基础行业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支持外,应逐年削减或停止一般性企业亏损补贴。三是调整优化一般预算支出结构。突出公共财政特征,有保有压,加大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投入,支持农业、、、卫生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