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

2017-02-17 01:02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这一局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了“政冷经热”局面。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国际环境的演变和中日战略态势以及各自国内条件的变化,表现为日本决策层挑战中日政治关系底线,特别是小泉首相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各界则对此缺乏抵制作用。在这一时期,中方的“政经分离”与日方的“政经挂钩”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当前“政冷经热”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走出“政冷”局面需要中日双方做出共同努力。

关键词: 政冷经热 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中日之间出现了经济关系持续发展、政治关系大起大落的“政冷经热”局面。 这种现实对“两国间经济关系的加深有利于政治关系的加强”这一国际关系理论命题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从事中日关系的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们带来了困惑。解开“政冷经热”之迷,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及中日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从双边关系原理、中日关系现实、对日政策研究三重视角对“政冷经热”的成因、表现和影响做一考察,并就其演变规律和因势利导之策进行探讨。

一、双边关系中的政经互动原理

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bilateral relations ),是由相对独立的多种交往 领域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安全关系、文化关系是最重要的四大领域。

政治关系领域,是由维护主权、领土完整、民族独立以及确定敌友关系和对国际秩序的态度等国际政治逻辑支配的。在以主权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政治关系是其他关系的基础。经济关系领域,是政治逻辑和以市场原理为核心的经济逻辑相互竞争的领地。相对于政治与安全领域而言,较纯粹的经济关系是比较容易产生“双赢结局”的领域。安全关系领域,是双边关系中比政治逻辑更为集中、尖锐地反映维护主权这一国家核心价值的领域,也是最容易导致“零和游戏”局面的领域。文化关系领域,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由以相互影响、相互理解为表现形式的文化逻辑所支配。这几个领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

维护安全、追求发展,是任何主权国家的两大基本任务。对于一个国家及其政府而言,其对外关系的不同领域在利益上的轻重缓急、决策上的优先顺序不尽相同。其中,对外政治关系与对外经济关系显然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构成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两大领域,政经互动则是双边关系各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的最基本形态。

在双边关系中,政经互动的表现方式纷繁复杂,但按其主要性质,可以把其归纳为四种形态、三种类型、两种方向及两种影响。

1 、四种形态

从理论上说,政经互动无非有以下四种形态:( 1 )政冷经热;( 2 )政热经冷;( 3 )政冷经冷;( 4 )政热经热(参照下图)。

图 1 “政经互动”的四种形态

政冷 政热

经冷 经热

迄今为止,一部国际关系史为政经互动原理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佐证。例如,各国间的历次战争,有的是由政治关系破裂引发经济交往断绝,有的是因争夺经济资源而导致政治关系破裂。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则提供了两大国家集团之间由政治对立、军事对抗而导致两大市场之间相互封锁、相互隔绝的“政冷经冷”范例。 1971 年以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政治关系“解冻”推动相互间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则是“政热经热”一个经典案例。

上一篇:基于虚拟仪器的多点随机振动试验控制系统的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