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防汛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应用(2)
2017-03-12 01:02
导读:3.水文、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系统。近年来随着突发性灾害 天气增多,各个系统部门在预警预报、信息采集传输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如何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
3.水文、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系统。近年来随着突发性灾害
天气增多,各个系统部门在预警预报、信息采集传输都加大了投入力度,如何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避免建设浪费,是一项互惠互利的事情。临沂市及早针对这一问题,于2004年借省防汛会商系统网络建成之机,在与水文局光纤联网实现水文站点雨水情传输的基础上,与气象局联合租用了市广电2M光纤成功对接,通过内网可实现Web互访沂沭河雨水情遥测查询系统、气象雨情系统、华东气象雷达系统、卫星云图系统、短时天气预报预警和干旱墒情指数等信息,极大的丰富了防汛抗旱信息决策系统的数据库,也为三方总结调研工作提供了数据论证支持。
4.防汛抗旱办公自动化系统。在防办内部,各个办公室之间利用局域网,通过共享打印服务器、防汛抗旱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浏览服务器,可轻松实现防汛抗旱数据浏览、查询、打印功能,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办公效率;在省市之间,通过山东省防汛抗旱信息网站,综合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地图系统、气象雷达服务系统等功能,形成了良好的上传下达信息通道,便于防汛抗旱方方面面工作的具体传达、沟通、落实。
三、系统运行存在问题
1.系统管理跟不上。应该说在防汛抗旱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各级都非常重视,尽管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也拿出相当的资金完成了初步的规划建设,在软件配套上也向兼容性和可操作性迈进。但在管理上没有按照系统建设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使系统管理维护处于边缘化,严重制约了系统效能发 挥,稳定性和准确性也受影响。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因水利系统缺乏相应的信息管理人才,或者即使有部分信息技术人才,但缺乏相应的培训学习和相应专业岗位设置,很难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加上系统维护规章制度缺乏或落后,维护考核机制也跟不上,使有限的维护人员和资金发挥的作用又缩水,这犹如给薄弱的维护工作雪上加霜。
3.信息更新不及时。防汛抗旱信息要求的是时效性,一是要时间及时;二是数据准确。随着雨水情系统和工情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软件系统的完善,系统自动传输的数据已经非常可靠及时。但要想充分发挥系统的分析决策功能,需要每年人工录入、核实、补充工程的参数、存在问题和历史运行经验等数据,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受认识不到位、人员缺乏等因素影响,这项工作普遍已滞后很多。
[1][2]下一页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