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结构设计(5)
2017-08-01 01:03
导读:从微观运作角度讲,作为企业,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而且面对同类的发展问题,如企业战略规划和方向的制定,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企业内部激
从微观运作角度讲,作为企业,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规律而且面对同类的发展问题,如企业战略规划和方向的制定,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市场及品牌策略、产品及服务策略等等。但作为农村物流系统的相关企业,必须适应农业及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特点,服从农业及物流企业的运作规律。在构建农村物流企业体系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现代物流意识。企业物流表面上看是货物的流动,背后是客户需求、服务水平、库存情况等信息的流动,而根本上也是企业利润的流动。对于企业来说,物流管理既是降低成本的有力武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它可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也可能会是吞噬企业利润的无底黑洞。出色的运输、仓储和库存控制系统能够带来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赢得顾客满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和顾客忠诚度;反之,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因此,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必须建立现代物流意识,充分认识到物流在企业运作以及企业经营成果中的重要意义。
(2)企业的适应性。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生存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和环境之中,作为联结生产者和市场及最终消费者的纽带,广泛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是农村物流企业必备的素质之一。
(3)企业的专业化和综合化,应该说,中国大部分农村物流企业是从专业化起家的,即当初仅仅从事农村物流活动的某个环节。如运输、经销、加工等。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向纵向或横向延伸,如批发企业中融进了运输、加工功能;大型零售企业设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甚至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而农产品生产企业又进城开办了自己的零售网络等。综合化(一体化)或专业化经营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关键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要充分考虑企业对资金、人员、业务、客户的管理半径和控制能力。企业在管理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方面,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和核心竞争能力以及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来构造独特的物流战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4)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基础,作为农村物流体系中的一员,不可能包揽物流的所有市场、客户、业务环节。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其业务环节能以最低价格给客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和最可靠的承诺(诚信)。
(5)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非物流企业,其企业成本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物流成本这一项,物流费用在整个费用中的比重以及它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作用)也就被掩盖起来。作为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除了在认识和战略考虑上重视物流的作用外,在成本核算体系中也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建立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
(6)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信息系统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农村物流体系中的相关企业在设计企业信息系统时,要与企业自身条件相适应,既不能贪大求洋,越先进越好,也不能因循守旧,不求进取。要充分考虑企业成本承受能力,人员素质状况,与其他系统(企业)接口程度,系统的适用性等因素。
(7)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的延伸,现代物流管理越来越要求企业和供应链其他成员形成伙伴关系,这就是供应链联盟。供应链管理涉及核心企业中上游供应商直到供应链下游各级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整个过程,涉及与供应链相连的所有相关企业、部门、人员、业务,是一种纵横一体化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强调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在农村物流体系中建立供应链联盟,对于规模小、离散度大的农村物流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这是一个市场行为过程,国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不能强迫;企业本身应具有超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适应物流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