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进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7-09-14 01:00
导读:理工论文论文,传统农区制约农民收进增长的主要因素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对3个县的调查表明,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明显,乡镇企业陷进困
对3个县的调查表明,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比较明显,乡镇企业陷进困境,农民外出打工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收进的增长速度大大减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收进下降的趋势,农民增收难的矛盾异常突出。调查表明,在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农民收进的增长越来越受到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的制约。一、粮食价格持续低迷,粮食生产几近进不敷出的格式从粮食投进产出的数据来分析,90年代末期,粮食市场价格的持续低迷,加上物质用度和农民种地负担的大幅升高,使得农民种粮的纯收进水平大大缩减。2000年,襄阳县种植水稻的亩纯收进率基本为零。种植小麦已经处于亏本状态,1999年亏本尤其严重。种植玉米也严重亏本,1999年和2000年亩纯收进率仅分别为-32.43%和-18.32%。这还没有考虑劳动力本钱。假如考虑劳动力本钱的话,亏本幅度更大。泰和县属于典型的稻谷产区,一年两季,我们对泰和县的早籼稻和晚籼稻的生产本钱和收益的分析表明,90年代早籼稻生产效益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1992年,每亩早籼稻的纯收进为37.39元,到1996年一直增加到306.87元,4年间增长了7倍。之后,早籼稻的效益不断下降,2000年仅为111.75元,仅为1996年的36.41%。1992年,早籼稻生产亩纯收进率为25.28%,之后一直增加到1996年的59.65%。增加的原因主要为粮食收购价格的上升,并由此而带动的投进水平的进步,亩物质用度也相应由1992年的103.06元增加到1996年的187.09元。之后,早籼稻生产效益逐年下降,到2000年下降到36.42%。假如将劳动工日作价,并考虑相关用度,种粮已经出现亏本。以2000年为例,根据泰和县的标准,每亩早籼稻生产均匀需要17.3个劳动工日,每个劳动工日作价10.56元,劳动力本钱则为182.69元。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往,泰和县早籼稻生产均匀每亩亏本70.94元。泰和县90年代晚籼稻生产的效益也经历一个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1991年,每亩的纯收进为104.25元,到1998年增加到331.57元。到1999年,晚籼稻的生产效益开始下降,亩纯收进为146.46元,不及1998年的一半。固然2000年生产效益有所回升,但仍然只有202元。根据泰和县的标准,2000年每亩晚稻生产均匀需要日16.8个劳动工,均匀每个工日10.56元,劳动工日作价177.41元。假如考虑这一因素,则2000年种植晚籼稻基本上不赚钱。二、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结构调整的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从3个县来看,近年来,县乡政府在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鄢陵县比较成功地推进了以发展花卉业为主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全县花卉苗木栽培面积在1995年到2001年的短短5年时间里,由1.8万亩发展到14.8万亩,已占全县耕地的1/6,从事花卉苗木产销服务的达数万人,已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花木产销基地。泰和县近年来在引导农民发展优质早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0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播种总面积的67.2%,比上年进步36个百分点。优质稻亩产值比一般品种增收8.245元,仅此一项,全县种粮新增产值达439.4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1元。襄阳县近年来从自身上风出发,大力发展优质油菜,目前“双低”油菜已占100%。尽管3个县农业结构调整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度和力度都不够,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3个县,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农产品销售不畅。以优质稻为例,在泰和县,我们发现,并不是粮食品种优质化了,结构调整就成功了,粮食价格就上往了。1998年以前,泰和县的优质稻米最高价格高达1~1.5元/斤。因此,为了增加农民收进,泰和县大力推广了优质品种。随着优质稻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到2000年早稻优质品种率已经达到60%,晚稻优质品种已经达到70%以上。之后,优质稻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常规稻米则仍可维持较高的价格水平。到2001年夏季,优质稻米的价格下降到了0.61~0.62元/斤,而常规早稻米的价格则恢复到0.45元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常规早稻米具有市场需求。再如泰和乌骨鸡,1995年前后,市场价格暴涨,销售形势好,根据当时市场测算,每只乌骨鸡可盈利2元。于是全县养鸡一哄而上,不到1年乌鸡市场价格急剧下滑,导致全县百分之***十的专业户亏损严重,难以为继,有的不得不含泪捣毁鸡舍、宰杀母鸡。在居民恩格尔系数和食品的收进弹性系数明显下降,而人口的城乡分布格式并无多大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增长越来越面临着强烈的市场需求约束。在传统农区,假如不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上下功夫,仅靠传统的经验,即农产品的增产和提价,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显然已经不足以解决农民增加务农收进所面临的困难。三、农村就业不充分,人口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是传统农区面临的一个基本题目。目前劳均耕地襄阳县为2.4亩,鄢陵县为2.8亩,泰和县为3.5亩。而每个劳动力一般可承担水田4~5亩,或是旱地10亩,以此计算,3个县存在十几到二十几万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此外,还有季节性的剩余劳动力。一般是“四个月种田,七个月休闲”。农业的技术进步,使种植业的用工量趋于减少,这又剩余一部分劳动力。按襄阳县农业局1991年以来的调查,近十年来五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亩用工,除小麦下降较少外(减少4.5%),其他都下降了12~29%。全国的趋势也是如此,1990~2000年全国稻谷、小麦、玉米、油菜、棉花均匀每亩用工一般下降了29~34%。从3个县调查看,近年来,县域内的国有企业亏损、破产增加,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襄阳县提供的材料显示,县直的34家企业资产负债率大都在100~200%之间。34家企业共欠银行本金10亿元,企业人均负债3万元。据县劳动局提供的数字,2000年县属企业职工月均匀工资为382元,实际上有50%的职工已不在本岗位,自谋生路。34家企业中只有9家能正常生产、4家停产、21家不能正常生产。襄阳县主管领导以为,现在中心的政策是管大不管小,而县级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地方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差,基本处在银行不贷款、政府不扶持、职工不出资的境地。从1997年起,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乡镇企业处在产品结构调整、内部转换机制和严重的市场竞争之中,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题目,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走向“低谷”,吸收农民就业的能力已大大下降。不仅如此,盲目发展乡镇企业,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也使各级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襄阳县是湖北省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一个县,乡镇企业产值在全省居第二位。乡镇企业吸收了1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可以提供1600万元的地税收进。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靠国家税收的优惠和财政周转金的支持。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规范化,税收优惠的减少,财政周转金的取消,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加上乡镇企业本身的题目,从1997年起,乡镇企业发展开始走向“低谷”,纷纷破产、倒闭。乡镇企业在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地位已严重削弱,农民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收进的增长率已明显下降。1997年全县乡镇企业年总产值达274亿元,到2000年,产值下降到175亿元。调查中发现,乡镇企业有很大的“泡沫”。县里的主管干部讲:现在乡镇企业的数字仍有60%的水分。我们调查的一个村,村办企业产值报了1200万元,实际只有40万元左右。从襄阳情况看,倒闭后的乡镇企业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全县乡镇企业转嫁到财政负担的债务总额在5302万元以上。全县村一级因开办企业负债1.34亿元。有的基层干部讲,乡镇企业由财政的支柱变成了财政的压力。在河南省鄢陵县的调查中发现,乡镇企业情况发展的特点和题目与湖北襄阳县有相似之处。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共有8059户,从业职员5.1万人。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8亿元,增加值11.7亿元,实现利润59787万元,税金4443万元,上缴财政2500万元。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乡镇企业的总产值“水分”仍然不少。当地两个乡的领导讲,“乡镇企业的数据都是应付上级的,实际不是那回事”。县乡镇企业主管领导也承认统计数占有一定的“水分”,但“这是上面的指标任务,不能怪我们,指标是层层下达的。”鄢陵县乡镇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就业1990年为59740人,1994年增加到近7万人,此后出现下降,到2000年,吸纳就业仅为51404人,比1990年还降低14%。泰和县近5年乡镇企业没有发展,乡镇就业人数也出现下降。传统农区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有以往以行政方式办企业及企业制度题目造成的失败,有当地农民购买力薄弱和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也有农业半自给经济环境下人们缺乏办企业所要求的市场观念、技术和经营治理素质的制约。导致目前传统农区农业剩余劳力就业门路狭窄,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源。四、农民负担总体水平过重,收进越低的农户负担越重根据我们对3个县的抽样调查,三县农民人均纯收进是2103元,而人均负担量是252元,负担量占农民人均纯收进近12%。这个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并不算特别沉重。但是值得留意的是,在人均收进不到1400元的襄阳,人均税费负担总额为389.37元,农民负担占纯收进中的比重高达28%。由于农民的负担与农民经营的耕地面积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通过分析农民负担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揭示农民的负担状况。从三县的调查情况来看,亩均纯收进为407.31元,亩均农民负担为109.44元,亩均负担占亩均纯收进的比重为26.87%。这样,在扣除各种负担以后,假如考虑劳动力本钱,种地基本上就不赚钱了。
    上一篇:贸易企业推行全面预算治理概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