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运力结构调整调研报告(5)
2017-09-20 06:53
导读:(四)现有运力技术状况落后,标准化程度低 前些年,交通部大力推广双尾技术的船在我省仅有5艘,新建的船没有一艘是按交通部标准建造的,新投放的
(四)现有运力技术状况落后,标准化程度低
前些年,交通部大力推广双尾技术的船在我省仅有5艘,新建的船没有一艘是按交通部标准建造的,新投放的运力尽大多数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我省航运企业普遍效益不好,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大多数营运船舶存在老龄化、技术性能低、油耗高、故障率高、船板锈蚀严重,为了生存只好带“病”坚持生产,对安全生产构成重大隐患。
(五)治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不力
江西航运主管部分与其他省市不一样,在机构设置上有省航运治理局、省航务治理局,出现职能交叉,治理难以到位,船厂的资质技术等级审批权限在省航务局,因而具有行业治理职能的省航运局,无法对船厂经营资质进行源头治理。2001年交通部8号令《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治理规定》没有哪个单位转发给船厂,这也是我省新建船舶至今没一艘符合部标准的主要原因。四、我省内河运力结构调整的对策与主要目标
(一)对策
1、要加大航运基础设施的投进
内河航运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本钱低、很多国家都很重视水运建设,不惜投巨资发展水运,开发运河使主要河流连成网,欧洲的莱茵河和多瑙河原来是不相通,通过修建50至60座梯级船闸把两河连通。赣江与珠江水系仅相差40公里,只要修建13座梯级船闸,就可以把长江与珠江连起来,这是当今国力条件下可实现的,赣粤运河通航后,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我省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效益。
2、要加快我省内河航运信息建设步伐
目前我省内河信息网络工程,落后于长江流域的其他省,因此当务之急要增加硬件设施的投进,两年内实现全省联网,同时开发适应性强的各类信息治理系统,逐步实现电子政务,定期发布内河运力与运量供求信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水运市场需求的运力结构上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要着力解决运力结构调整中的资金题目
运力结构调整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是否有足够的资金。解决船舶建设资金的主要途径有:一是建议“十五”期间,省厅继续给予内河航运开发资助政策,加大资助金额,由“九五”的每年300万元增加到600万元,继续给予水运贴息贷款,并由“九五”的每年275万元增加到550万元。二是尽快开征水电附加费,以电助航,学习湖南省的做法,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制定《江西省电站闸坝碍航补偿治理办法》。三是尽快制定拆船基金补贴治理办法,政府采用拆船补贴方法,帮助航运企业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企业更新运力时,必须报废旧船,如报废的旧船与新建船舶的吨位相同,且符合国家标准化的要求,可得到一定的更新运力补贴费。四是鼓励和支持我省众多航运经营户,以产权为纽带,走股份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用于运力结构调整。五是降低准进门槛,加速民营经济进进水运市场,鼓励民营经济以各种方式参与水路客货运输、码头建设、兴办航运公司等,并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六是选择几家效益较好的航运企业,拿出各自的优质资产来组建一个股份公司,争取上市,为运力结构调整开拓资金渠道。
4、要用经济与行政手段,促进运力结构向“四化”方向发展。
2001年交通部印发了《关于航运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提出了船舶大型化、船队专业化、企业集约化、内河船型标准化的“四化”目标。给我省运力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我省的运政、船检、港监要连起手来,利用各自的治理权限,齐抓共管,把好源头治理,防止新建的船未达到内河货运船主标准系列的标准。与此同时要利用经济杠杆来调节运力发展方向,对符合“四化”要求的运力投放,给予规费征收的优惠,不符合“四化”要求的运力投放,略增加点规费,使经济与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我省运力有效的结构调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主要目标
根据交通部关于运力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及我省市场需求预计,确定我省内河运力结构总体目标是:
1、2005年前淘汰木质船。
2、2005年至2010年逐步淘汰挂桨机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