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了更好发挥它在培养物流人才中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对我国20 多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调查分析, 发现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专业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有些模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教材选用等方面有待完善、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较薄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进一步理清专业建设的思路、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建设。
关键词: 物流管理专业; 问题; 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物流业发展,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 到2010 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 万至40 万人, 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 多万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 2000 年以来, 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要, 开设了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 由于开办的时间较短等原因,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专业建设思路指导思想有些模糊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 据调查, 相当一部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学科教育为主, 忽视高职专业自身的发展的规律, 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成了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压缩型, 过分重视学生的学历教育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没有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针对物流管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来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开发, 大多数是跟着感觉走, 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发缺乏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 不是在对区域经济结构、物流产业结构和物流技术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建设, 专业开发不能根据物流产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许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仓促上马, 教学设备、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等条件缺乏, 专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缺乏保证。第二, 没有切实解决专业口径宽窄的问题。物流管理职业岗位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 口径过窄的专业不利于受教育者的职业变迁或方向转移, 口径过宽的专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第三, 没有形成既有相对稳定性, 又有高职教育灵活性的专业开发建设思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的要求, 确定了与知识、能力、素质 结构相应的课程设置, 制定了以突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同时要结合区域物流发展的特点来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但是,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同质化的趋向。一般来说, 在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分析、物流自动化、物流规划等被作为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但是许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也把这些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 这就失去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 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压缩版, 给学生造成迷惑和误区, 分不清职业方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课程设置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要突出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教材选用等方面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还没有形成很系统化的理论, 物流教材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有时同一系列的物流教材也存在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第一, 教材内容重叠冲突。例如物流的概念、物流的产生与发展、物流的要素、物流中心建设、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几乎在大部分的书籍中都有论述。这就使得在物流管理教学必然面临课程体系的设计难、课程内容安排难、学生反响大、选材的案例容易撞车等问题。第二, 部分教材内容直接选用国外教材, 概念、术语理解起来生硬,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作为高职专业的教材, 应当根据高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选用一些通俗易懂, 实用性较强的教材。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4 教学条件需进一步加强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 许多高职院校不管自身的条件如何, 争相开办物流管理专业, 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其结果是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达不到培养合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目标的要求, 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打了折扣。其中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实践条件达不到培养要求。高职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具有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必须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才能达到目的, 但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中,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条件不足, 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许多学校热衷于把大量的经费用于改善教学环境上, 把实践教学条件当成一个软指标, 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资金的很少。二是部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由物流软件来完成, 由于硬件投入相对较少,真正拥有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学校非常少。三是校外实践安排缺乏合理性, 管理不到位, 有些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是利用假期让学生自我实践, 管理松散, 即使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 也主要是以见习观摩为主, 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1.5 师资力量较薄弱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困难, 就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师资数量不足, 由于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出现较晚, 许多拥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学校迫切需要得到专业的、高学历的物流师资, 但很难得到满足, 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 上百个学生挤压在一个教室里进行教学,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二是师资专业知识不适应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 物流师资大多是从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或其它学科专业教师转型过来,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不足, 甚至是边学边教, 边教边学。三是物流管理师资专业技能缺乏, 没有经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 缺乏实际技能操作的经验。由于师资力量薄弱, 使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 需要重新学习操作技能, 不能体现高职专业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