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模式及其贡献与不足

2013-09-03 01:04
导读:交通物流论文毕业论文,浅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模式及其贡献与不足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
    论文摘要:在对国内外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零散现象、对策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了三种治理模式,即增加供给模式、需求模式及制度完善模式。增加供给模式、需求管理模式及制度完善模式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贡献,它们对缓解交通拥堵确实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否能彻底解决交通顽疾,还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是当前我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难题。据估计,2000年美国因交通碰撞事故、交通拥挤以及噪声污染等造成的达到4060亿美元,其中84%属于交通事故损失,15%属于交通拥挤损失,1%属于噪声污染损失。有人认为,交通拥堵是一种现代城市病,极其复杂,极难解决。因此,有必要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模式类型,选择适用的治理模式或策略组合。
  
  一、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一)增加供给模式
  欧美在进入汽车社会早期,城市交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道路的供给总不能满足需求,这几乎成为20世纪各国的一个共同难题。Anthony Downs已证明,单纯靠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无效的。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增加供给模式并不主张单纯地增加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该模式认为城市交通路网存在缺陷,由于规划管理的不合理以及城市交通结构调整和交通管理方式滞后,导致道路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是错误使用,引发严重的交通拥堵。该模式主要强调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以及交通管理与智能交通的有效提供和使用。核心思想就是对稀缺的道路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研究城市交通未来发展,探索城市交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城市空间平衡的长期规划。城市交通综合规划的先河是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法,始于60年代中期,推动其迅速发展的是美国交通部门。70年代以来,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交通网络设计,其触角已延伸到交通规划以外的领域,出现交通规划与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局势。
  2.交通管理与智能交通系统。7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交通系统管理,将解决交通拥挤与能源、问题紧密联系。20世纪末,政府不再修建更多更好的道路,而是加强对现有道路交通系统的管理。目前,世界各地的道路交通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手段,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的通行能力,较为突出的就是ITS的普及以及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各国都期望通过高科技手段解决交通问题。
  (二)需求管理模式
  60年代,新加坡最早采取交通需求管理(TDM)策略。真正进行TDM研究,是在80年代后期。可以说,最主要就是倡导交通,控制和引导小汽车的使用。
  1.倡导公共交通
  以小汽车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其人均交通能耗比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高出2.5~4倍。显然,一个极度依赖汽车的城市是不可持续的。40年代,英国就开始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欧洲大城市几乎都建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等还是世界上著名的最可持续的公交大都市。70年代以来,日本依靠轨道交通把大城市及其影响地区组成为一种多中心的结构体系,使之承担了城市60%以上的客运量,大大减轻了交通拥堵。美国也逐步改变城市交通方式,90年代新城市主义先驱Calthorpe提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 (TOD) 风靡世界。90年代中后期,快速公交BRT也走进人们的视野,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成为公共交通发展的国际典范城市。国内外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公共交通是高效率、低资源消耗、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是决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避免现代诸多城市病的关键。
上一篇:基于民航业规制的演变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