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2完善车辆系统信息化应用 完善车辆系统信息化应用管理,充分发挥铁路信息化工作准确、及时、全面、有效的作用。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建立了铁路货车信息技术管理系统(HMIS)和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EI),以及包括红外线轴温探测加装车号智能跟踪系统(THDS)、货车动态故障图像检测系统(TFDS)、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车辆运行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PDS)、车辆轮对故障和尺寸动态检测系统(TWDS)的安全预警防范系统(5T系统)。
3信号
3.1通信系统 大秦线的线路有一部分在山区,线路和自然条件不利于无线信号的,对车机联控和机车无线同步操纵影响较大。在研制GSM—R网络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同步操纵技术(Locotro1),通过800MHz传输设备与车机联控系统、机车无线同步操纵技术相结合,解决了大秦线在山区和“隧道群”开行重载列车的通信问题。实现了机车同步操控,加强和完善了GSM—R无线双网系统。
3.2信号系统 区间自动闭塞为集中控制四显示制式;采用ZPW一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采用联锁;道岔转辙机采用电液转辙机;站内正线及侧线轨道电路采用ZPW一2000A站内一体化轨道电路;列车信号机增加LU显示;进站信号机的接近锁闭区段改为第二、第三接近2个区段。正线上出站及进路信号机的接近锁闭区段,在其外方信号机开放时,延长至其外方第二架信号机;控制台上增设一接近、二接近、三接近和一离去、二离去、三离去表示;反向进站信号机不设预告信号机,在反向进站外方设3块预告标,对反向进站信号机的接近区段小于1100m的车站,反向进站信号机的接近锁闭区段延长至二离去区段。
4站场及装卸车点
4.1站场改造 为配合重载列车开行,需对车站站场进行改造,到发线有效长延长到1700~2800m,到发线有效长范围内坡度不大于1.5‰。同时,对到发站按2条到发线夹1条机走线的模式修建不同数量的线束。到发线和机走线间设3组腰岔,腰岔与腰岔间有效长700m以上。
4.2扩大装卸车点能力 为满足大秦线运量增长的需要,增加单元1万t及2万t列车开行,开拓了大列装车点,扩大了卸车点能力。积极主动协调专用线产权单位及地方企业、港口,进行既有专用线的1万t、2万t改造及增加出口卸车能力。目前,投入的1万t列车装车点45个,2万t装车点8个,卸车点增加为8个,2万t列车开行基地为5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