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军交运输保障能力提升研究(2)
2014-02-02 02:37
导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中,美英等军事强国在交通运输保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表着该领域的较高水平,同时,也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中,美英等军事强国在交通运输保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代表着该领域的较高水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要善于瞄准世界发展的最前沿、紧密联系我军的实际,充分汲取外军取得的成果为我所用。
2.1把民用交通运输力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世界各军事大国十分重视在战争中利用民用交通运输资源。例如:美英联军在伊战前的兵力投送方面,征用了50艘大型民用商船,并从国外租借商船11艘,使商用船占到了海上战略输送船只的50%,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空中输送力量方面,美军动员了70余架大型民用运输飞机,其中包括47架客机和30架宽体货机,并与数十家航空公司签订了依据战况所需可随时再征用近千架民用飞机的协议。由此可见,信息化战争对商用运输的依赖性逐渐加大,军民通用性和互补性越来越明显,“军民结合、军地协作”是未来军交运输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拥有雄厚的民用交通运输资源,把民用交通运输资源用于军事领域,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与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军应紧紧依托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健全军民兼容的军交运输保障体系。
一是制定和完善民用运力应急动员和使用法规,使应急征召和使用民用运力有法可依,将民用运力动员体系从国家延伸到省、地和县,做到民用兵力“召之即来、来之能用”。二是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以加强水路运输船舶和公路平板拖车运力及机场工程保障队伍等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类型齐全的保障队伍,结合平时的生产有针对性地搞好交通战备训练演练,拟制和完善各种运输保障方案,不断提高战略投送保障能力。三是做到平时建设与战时需求相结合。在新建铁路、公路、桥梁、车站、码头等工程中,不仅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还必须贯彻军事需求,为提高战时军交运输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在民用大型交通工具建造中也应较好地贯彻国防需求,例如高速公路修建飞机跑道,大吨位商船具备滚装能力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2大力推广信息化运输装备
美军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伊拉克战争中,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运输装备的比例大增。美军采取的基本模式:一是对运输装备实施信息化改造。运输装备历经传统的“烟囱”式的发展方式后,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其物理极限,针对这种“纵向”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美军借鉴武器装备建设中“横向技术一体化”的有益做法,通过对运输装备进行信息技术的“移植”,从横向上对现有运输装备实施现代化改造或改进,从而提高运输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例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将卫星芯片安装在集装箱上,成功实现了对发往海湾的4万个集装箱的监控,实时掌握了物资的运输和补给情况,对“人员流”、“物资流”的准确控制、接收、分发和调换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美军在战时为运输车辆和补给舰船安装了“移动跟踪系统”,该系统通过可显示的“滚动地图”将车船集成为“可视化”的交通运输装备,驾驶员能随时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提高了运输指挥效率。二是加快信息化运输装备的研发。随着信息化战场对抗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尽管经改造的运输装备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程度,但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求,全新的信息化运输装备必将主宰未来战场。据悉,美国首条由计算机控制的铁路已经投入运行,它可通过车载计算机和电子接收器以及路边的脉冲转发机向列车传送有关列车位置和速度等相关信息。我军也可以采用“改造”和“新研”并举的方法,增加信息化运输工具的比例,从而提高运输保障的机动性。
在信息化运输装备研发与推广的过程中,要以适应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多变的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避免盲目跟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运输装备真正为作战服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3运载规模力求超大型化
美军在伊战前,快速向距美国本土达12 000千米的遥远战场实施了战略投送,为部队实施作战行动乃至最终赢取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美军这种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正是源于超大规模的现代化运输装备。典型代表有C-17运输机和大型中速滚装船,这两大运输装备的标志性特点就是运载容量超大。例如:C—17运输机一次可搭载1辆M1A1重型坦克,而大型中速滚装船的货舱有7层之多,足以装下3 000辆多用途机动车,该船在战前运送第4机步师的重装备和物资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可见,在信息化战争中,超大型化的载运规模能极大地提高战时物资流和人员流的一次性到位速度,从而为指挥员谋划决策和部队展开作战行动赢得宝贵的时间。战争就是实践的导向,超大型化运输装备在信息化战场中的巨大功效已形成共识,各国都在开发研制超大型化的运输装备。目前,超重货运列车的载重量已超过7万吨,巨型油轮的最大载重量可达到56万吨,英军研制的巨型运输飞艇可运载12辆“挑战者”坦克或几百名官兵。随着战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超大型化的运输装备代表着未来运输装备的发展趋向,得到了更多国家的广泛关注。研制推广超大型化运载规模的运输装备,可视为我军加快军交运输能力建设的一条捷径。
3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基本对策
信息化战争对运输保障能力的要求更高、更明显。主要表现在信息要准、时间要快、品种要全等。因此,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军交通运输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准确定位。
3.1在运输方式上固强补弱
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事,在进行综合的交通运输保障准备的基础之上,应着重加强海、空军运输能力。从目前看,作为战略、战役层次上的海、空军交通运输存在设备落后、力量薄弱等不足,缺乏组织大规模建制部队海上和空中运输的实力基础和实践经验,难以保障较大规模的海上封锁作战和渡海登岛作战的需要。一是要着力加强水路交通建设。我国海岸线从南到北绵延数千公里,且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水路交通基础弱,现代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因此,要重视水路交通基础建设,加强军用码头的修建,增加浮动港口、滚装活动码头、滩涂活动路面等设施,大力发展滚装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等运输工具,提高海运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作用。空运是信息化战争实现快速保障的最佳方式,是信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先进运输手段。它不受地面的影响,可直接投送到目的地。应着力加强航空运输的建设,努力实现由目前航空运输机数量少、载运量小向多机种、大运力、高技术含量转型;由小规模战术空运向中、大规模战略空运转型的目标。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重要方向机场建设,启动民用空军运输预备队建设,积极争取利用民用支援力量,以加强战略运输能力。
3.2在信息网络建设上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