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限度

2013-10-03 01:09
导读: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限度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论文关键词]理论建构;理论限度;解构主义;建构主义

  [论文关键词]理论建构;理论限度;解构主义;建构主义

  [论文摘要]巴里·巴恩斯经过对科学知识的去特殊化、去客观化、去理性决定论等三个步骤的分析,消解了科学至上主义的神话,在理论上确定了社会学家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可能性,确立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前提基础。以解构主义手段达致建构主义目的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一大理论特色,但也正是这一特色构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发展过程中无法超越的理论限度,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长期共存;作为建构主义基础的解构主义的局限性;立基于解构主义之上的建构主义的局限性。

知识社会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是旨在说明专门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如何受作者所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但是,根据传统,科学知识是被排除在社会学分析之外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日益发现对科学进行社会学解释的必要性,知识社会学家所坚持的科学是一特例的认识论假设才被逐渐瓦解,社会学家才第一次试图发展真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知识社会学首先在英国出现并逐渐向其他国家传播,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受到高度赞扬的同时也招致了疯狂的批判。赞扬者认为这是一场创造性的革命,它所要挑战的是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地位;批判者则对它表示了极大的不满,认为它所持的不过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是对科学的贬低和对理性的威胁。本文通过阅读科学知识社会学早期代表巴里·巴恩斯的《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试图追根溯源地回到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之初,探索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以及与这一建构过程直接相伴生的理论限度问题,以求回答科学知识社会学之所以遭遇截然不同的两种境遇的根源所在。本文主要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及其理论限度两部分进行论述。

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

根据学科本身内在逻辑性的要求,对科学知识能否进行社会学分析的问题作出社会学家自己的回答,是确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地位的首要工作。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早期代表的巴里·巴恩斯所肩负的就是这一重要使命,他在早期著作《科学知识与社会学理论》中,主要展现的就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建构过程,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确立社会学家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之可能性的基础条件。

(一)科学知识的去特殊化。科学知识具有特殊地位是知识社会学把科学知识排除在社会学分析之外的主要理由,为了能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消解科学知识的特殊地位是科学知识社会学全部建构工作的首要基础。

科学具有特殊地位源于人类寻求确定性的需要。怎样应对不确定性可能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古老的社会问题之一,为减少不确定性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和危险,人类求助于确定性的载体,最初求助于巫术、神灵、权威,而后求助于科学,到19世纪时科学已经牢固确立了它的真理之源的特殊地位。之后,无论是人们的常识观念还是学者的学术理论,都把自然的信念区分为真实的和虚假的,科学自然属于真实的信念之列。面对这种局面,巴恩斯首先要做的就是颠覆科学是真实信念的地位。

科学信念被认为是真实的信念,其原因在于它们是客观实在的真实反映,它们是被“表征为是那些在经验归纳基础上持有的信念”。科学信念的客观性基础及其经验归纳的来源决定了它的真实性。暂时抛开科学信念的客观性基础不论,巴恩斯主要从其知识来源这一点进行论证,通过驳斥理性决定理论选择的观点,通过证明不存在独立的观察术语的观点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得出结论:“那些构成我们所接受的大部分知识的信念,是从理论而非完全从是从经验产物中推导出来的。理论是被置于实在之上而不是从实在中推导出来的。既然科学信念是从理论中产生的,而不是从经验中产生的,那么立基于经验归纳基础上的客观真实性也就不存在了,从而可以说,科学知识在“真实性”问题上不再具有特殊地位。

上一篇:浅谈影响创新教育的教师社会学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