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析张东荪知识社会学视野中的真理观(2)

2013-10-04 01:12
导读:二、相应说、配合说及效用说是必要但不是充要条件 “真”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真”之概念也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正是以此为前提,张东荪对

二、相应说、配合说及效用说是必要但不是充要条件

“真”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真”之概念也是一个多义性的概念。正是以此为前提,张东荪对已有的几种真理标准进行了分析,认为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对不对”、“合不合”与“成不成”都是必要的,但每一个又都不足以单独作为真理标准。

对于这一问题,张东荪在《新哲学论丛》中就已有所论及。他认为相应说以为内心与外物一致,或是心里的概念真能代表客观界的情境,便是真知识,因此又称为摹写、相符说、写真说或摄取说。在张东荪看来,如果相应说是真理唯一的标准,则任何人都不能断定,心影是否真能代表外物。因为除了用自己第二次的知觉或别人的知觉之外,并无另外的方法可以证明外物的原型。他认为:“此说的大弊病在把能知与所知认为两个绝对独立的东西。……殊不知所知是不能离能知而自存,能知亦离被知即不立。”符合说也称系统相和说或配合说,是说一个观念如果与其他已经承认的观念一致,就是真的;如果不能与我们的知识系统相符合,就是假的。张东荪认为,这种标准也有缺陷:第一,不一定所有的系统都是真的;第二,实际上没有绝对惟一的系统;第三,可能的系统不止一个;第四,纵使以合乎系统与否为真伪的标准,这个合乎系统也决不能仅指合乎论理的方式而言,必有更深的涵义。因此,我们应在符合说之外另求真理标准。效用说就作出了这样的理论尝试,认为认识并不是静的外观,而是动的体验,这样,真理就不具有固定的、静止的性质,而是一个证实的过程,真伪只是一个证实的结果。可以说,此时期的张东荪较为欣赏实用主义的观点,并试图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解决认识问题。

在多元认识论中,张东荪重提知识标准问题。他认为,实在论者大多主张相应说,唯心论者大多主张符合说,唯用论者主张效用说。在张东荪看来,相应说、符合说及效用说这三者应合并起来。他说:“凡一个真理必是在所对上是相应的;在系统上是符合的;在未来上是有用的。倘使只有一个标准适用,则这个真理便不完全。”他认为,相应说只限于知觉的知识,对于抽象的概念与概念之关系,则是不适用的。符合说虽可以吸收相应说,但并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在知觉方面仍须适用相应说。而效用说只限于行为方面,尤其适用于未来行为,这与符合说并无冲突。既然以任何一个标准为惟一的知识标准都不完全,不妨将三个标准合并起来,而且这也是可能的。因此,在知识标准问题上,张东荪主张将相应说、符合说与效用说熔为一炉。

在《知识与文化》中,他又对这三个真理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他谈到:“第一是以对不对为标准。第二是以合不合为标准。第三是以成不成为标准。第一为对应说。第二为配合说。第三为效用说。第一似为官觉征验。第二似为论理圆满。第三即是行为成功。……见闻的证据,逻辑的连贯,与实行的成功,这三者,就消极方面言,都可以说是不可少的。因为一个知识而若能为真时竟不有可见可闻的证明,则必定不足令人相信。至于逻辑的连贯亦然。若一个知识在见闻上证明了,在实行上有效了,只是在逻辑上不甚讲的通,则这种真理总不免有缺点。换言之,即总不能为高度之真。实行的成功当然亦是同样不可少的。这样说岂非主张这三个标准都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足的么?即就消极方面言,三个标准都不可缺,但就积极方面言,无论有哪一个却总是不够的。”就是说,在张东荪看来,虽然这三个标准都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但其中的任意单独一个,都不足以作为真理的标准。那么,应以什么作为真理的标准呢?受到西方知识社会学影响的张东荪已有了新的想法,而且作了新的理论尝试。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兼采众长是张东荪学术思想与学术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特点,他在其成熟的后期著作《知识与文化》中明确谈到他的这一特点:“观点虽然各各不同,但有时并非完全互相排斥。这是我们所应明白的。不过以往作这种研究的人往往因只取一种观点遂致将其他各种观点完全忽略了,而并非在实际上这些观点互不相容,……当然不能将这些观点一一平列起来,同时并取,然而在可能范围内务求使所取的观点能与其他各方面相调和,相容纳。”在尽可能的范围内调和折衷各种不同的观点,兼采众长正是张东荪自《新哲学论丛》以来的一贯学术立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张东荪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思想变化。虽然在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中他仍旧坚持三个标准的不可或缺性,但是他已经试图寻求另外的标准来补充完善这三个标准。就是说,真理不仅有对不对、合不合、成不成之义,而且更重要的是真理还要有文化上的功用,这也是他在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中的重要观点。

上一篇:关于实证方法在知识社会学中的地位演变 下一篇:没有了